首页|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活性、惰性碳氮的动态特征

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活性、惰性碳氮的动态特征

扫码查看
为最大程度模拟森林凋落物分解实际状况,探究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特征,该研究采用凋落物分解"三明治"法,在野外原位分解的凋落物上,平均间隔3个月在积累的凋落物上铺设一层尼龙网(60目,1.2 m × 1.95 m).3年后共获取11层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分析其活性和惰性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活性、惰性碳参与分解的时间不同,水溶性有机碳最早开始释放,持续释放时间长(295 d);惰性碳分解滞后(4层,422 d);而酸水解有机碳可能在分解中受二者的影响,变化波动大.2)与碳相比,氮在整个分解阶段的动态更为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即固持(1-3层,90-295 d)—释放(4-6层,422-670 d)—固持(7-11层,802-1 200 d).3)凋落物原状分解有利于氮的截留和保存.一方面,分解前期上层凋落物中的活性物质受淋溶作用在下层积累,从而降低淋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分解后期惰性碳氮偏向于底层积累,利于碳氮的固存.可见,森林凋落物的自然分解状态有利于凋落物惰性碳氮更好地归还土壤.因此,在森林管理中要注重凋落物层的保护,让其在自然状态下分解,助力土壤碳氮的稳定与保留.
Dynamic of labile,recalcitrant carbon and nitrogen during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a subtropical natural broadleaf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water-soluble carbonwater-soluble nitrogenacid hydrolyzed carbonacid hydrolyzed nitrogenrecalcitrant carbonrecalcitrant nitrogenbroadleaf forest

李慧璇、马红亮、尹云锋、高人

展开 >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凋落物分解 水溶性碳 水溶性氮 酸水解碳 酸水解氮 惰性碳 惰性氮 阔叶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770659

2023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62
ISSN:1005-264X
年,卷(期):2023.47(5)
  •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