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色彩珙桐苞片与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

不同色彩珙桐苞片与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 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分别是普通珙桐的1.68倍和3.67倍;粉红叶片的光合色素略低于绿色叶片,但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更高(P<0.01).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苞片中的酶活性大多都显著高于叶片(P<0.05),尤其是CHI活性.类黄酮、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PAL、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苞片转粉红的直接因素,而叶片转粉红受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共同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AL、CHI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avidia involucrata Bracts and Leav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梁玲、江洁蓓、张腾驹、吕佳瑶、陈小红

展开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成都611130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都611130

粉红珙桐 花色苷 基础代谢物 酶活力

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003Z0304201710626039

2020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77
ISSN:1673-5102
年,卷(期):2020.40(4)
  • 9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