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野生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其休眠性的影响

野生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其休眠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吉林珲春自然群落的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试验材料,探究野生玫瑰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种子的发育及休眠性的形成和变化.选取青果期(1~35 d)、转色期(35~60 d)、红果期(60~75 d)的果实及种子,结合形态学、组织细胞学观察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果实各发育时期的种子形态、种胚及内果皮的发育进行研究,并分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果实发育、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在青果期(1~35 d)时发育速度最快,种胚在花后24 d发育完全,种子不存在形态休眠.花后24 d内果皮开始沉积木质素并逐渐木质化,种子开始产生机械休眠.种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果实的发育、转色及内果皮的木质化密切相关,种子内源GA3和ABA含量在青果期(1~35 d)达到峰值,内源IAA含量在果实转色期(35~60 d)达到最大值,高浓度的ABA含量是种子尚未脱离果实时便已进入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
Effects of Changes in Seed Cell Tissue Structure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on Dormancy of Wild Rosa rugosa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王思涵、杨涛、张金柱、董婕、寇志玲、车代弟

展开 >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野生玫瑰 种子休眠性 果实发育 种胚发育 內源激素

国家重点研发资助项目

2016YFC0500300

2021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77
ISSN:1673-5102
年,卷(期):2021.41(3)
  •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