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认为是非之争的产生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即个体之间的不同立场和偏好,以及个体通过诉诸具有公共维度的语言将前者普遍化的努力.圣人洞见到是非之争诉诸的语言秩序的不确定性,以及现实固化的语言秩序在主体间融通和物之本然的揭示上的双重阻隔,而超越了是非之争的循环.同时,圣人能寓于语言之用,而使语言成为面向主体间融通和物的流动转化而开放的未定与未尽之言.在现实的是非之争中,圣人在语言层面对众人各自源初的立场和偏好给予普遍肯定,而在圣人的生存之境中,众人也能够获得基于自身源初界限的充分的自身实现,从而安顿是非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