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德充符》看庄子德概念的道物二重性

从《德充符》看庄子德概念的道物二重性

扫码查看
"德"的早期含义与天命密切相关,且最初得自帝和天.庄子之"德",首先是一个表示道的概念,主要内涵是内在于万物的道,这使庄子之"德"具有道物二重性:道性是指万物之德共同具有的道的属性,此为德的同一性;物性是指"万物各有其德"中德的个体属性,此为德的分别性.对人而言,德即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和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从道的角度讲,是德;从人和万物的角度讲,是性.德不是道与性的中介,德和性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德充符》中塑造了诸多形残德全、形全德残的形象,表达着德与形的对立.但德与形同出于道,二者同根同源,原本并不对立.德形之争是道性与物性的冲突,是人成为人之后,由于对名、利、智、识等人为之物的过度使用和追求,使天然的内在生命遭到戕害而导致的一种人为对立.解除此"天刑"之桎梏的方法是"吾丧我".离形去智之后,被外物、被人为遮蔽的天德彰显并充实起来,人类用这种"内在于自身的道",便可与天地万物、与大道融为一体.而形残德全者具有的那些神奇能力,是道的力量.孔子在该篇的反复出现,更加凸显出德的道物二重性特征.

徐莹

展开 >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史学月刊》编辑部

庄子 德充符 道性 物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2BZS006

2024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哲学研究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78
ISSN:1000-0216
年,卷(期):2024.(6)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