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蕴、内在机理和原创性贡献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蕴、内在机理和原创性贡献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表明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理性自觉达到新高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来源不同,但是在"科学的普遍原理"和"不易的正常之道"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经由结合形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破解古今、中西、体用之争,既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内生"和"内在",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复兴"和"新生",是科学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文化发展问题上的理论表达.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黄凯锋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年:
2024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哲学研究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78
ISSN:
1000-0216
年,卷(期):
202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