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以来,宋明理学心性论被贴上了"空谈心性"的标签.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宋明理学心性论可以说是"实谈心性"之学,它起源于对"空谈心性"的批判和对"实学"的追求,并至少为之付出了三重努力:结合事务,以便谈清楚足以成就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充实心性;通过践行,以便落实所谈心性,并进一步谈出自得之言;对心性概念进行精确界定,以便使每一范畴每一命题都能有明确着实的内涵.这三重努力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宋明理学自身的一些不足和中国古代社会条件的限制,宋明理学"实谈心性"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宋明理学"实谈心性"的成功之处值得在今日加以继承,其不足之处则需要我们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