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21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112 例中青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入门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2B)将其分组,分为达标组(D2B<90 min,即为介入治疗时间达标)和延迟组(D2B≥90 min,即为介入治疗时间延迟)。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对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针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中青年AMI患者的D2B延迟率为 25。89%(29/112),达标率为 74。11%(83/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典型胸痛症状、文化程度、病变血管支数、非PCI医院转入、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和对疾病认知程度均与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 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双支或多支血管病变、难以支付医疗费用和不了解疾病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P均<0。05),典型胸痛症状和非PCI医院转入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中青年AMI患者的D2B延迟率相对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病变血管支数、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对疾病认知程度、典型胸痛症状和非PCI医院转入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

臧海燕、曹艳

展开 >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221400

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 介入治疗时间延迟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2024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ISSN:2096-0867
年,卷(期):2024.10(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