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在针刺中的应用体会

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在针刺中的应用体会

扫码查看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因其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古意深奥难懂,故其中部分重点针刺理论现已失传.笔者多年来对其原文反复研读,并认真体会"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该段经文,并且与《灵枢·终始》中讲的"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调整阴阳经脉平衡是针刺之道.领悟"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目的是平衡失调的阴阳经脉,阐明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指导意义,总结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核心是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其作用:①采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明确失衡的阴阳经脉.②采用该针法后判断阴阳经脉平衡与否.③判断起针的标准.运用《内经》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开阖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明确补泻的经脉、取穴的数量、针刺的频率、针刺的深浅、起针的标准.调整失衡的阴阳经脉,达到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经脉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特点: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郭六雷

展开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4

平衡阴阳经脉针法 脉口人迎对比诊法 针刺补泻法 医案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科研专项

TCM2020020

2022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影响因子:0.79
ISSN:1001-6910
年,卷(期):2022.35(2)
  • 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