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骨折术后的疗效及对VAS、改良ODI、BBS评分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伤口处理,床上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翻身、坐起等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术后2周内进行深呼吸训练和五点支撑法训练;术后2~4周进行拱桥训练、单侧拱桥训练和侧桥训练;术后4周后进行巴氏球牵伸训练和巴氏球平衡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腕踝针干预.根据分区取穴的原则,将腕关节与踝关节分别分为6个纵行区带,其中腕关节约在腕横纹上两横指(相当于内关、外关)一圈内,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依次分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踝关节约在内、外踝高点上三横指(相当于悬钟、三阴交穴)一圈处,自跟腱内侧起向前转至外侧跟腱,依次分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根据患者腰痛及下肢功能异常等症状,选择踝关节下4、下5、下6为进针点,留针30 min后出针,1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23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2例,未愈9例,有效率为80.43%(37/4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 d时较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时较治疗前改良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1、3个月,两组改良ODI评分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各时点改良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时的BB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1、3个月时BB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各时点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1周时的跨步长、步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1、3个月时跨步长及步频值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各时点跨步长和步频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