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针刺联合运动控制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

针刺联合运动控制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控制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熊爬、死虫式、臀桥、四足式、侧桥训练的运动控制训练,每周训练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取穴委中、腰阳关、阿是穴、血海、大肠俞、秩边、肾俞),每周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压痛阈值、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疼痛焦虑症状和疼痛灾难化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86%(22/2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竖脊肌第一腰椎、第四腰椎水平处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罗曼-罗兰功能障碍评分和疼痛灾难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焦虑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可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功能障碍.

王洪宇、杨鑫杰、覃霄燕

展开 >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针刺 运动控制训练 压痛阈值 数字评估量表

2024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影响因子:0.79
ISSN:1001-6910
年,卷(期):2024.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