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机制比较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机制比较

扫码查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及文献等筛选酸枣仁与酸枣果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失眠疾病的靶点;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靶点相互映射获取共同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网络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得到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异同点,通过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间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酸枣仁活性成分17个,靶点579个;酸枣果肉活性成分15个,靶点410个.筛选得到失眠疾病相关靶点2563个,映射得到酸枣仁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51个,酸枣果肉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16个.通过富集分析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均可通过槲皮素、棕榈酸等核心成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G)、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1(Akt1)等核心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血清素能突触、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失眠.分子对接发现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对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预测与比较,发现两者存在7种共同活性成分及357个共同靶点,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有很大相似性,表明酸枣果肉及酸枣仁治疗失眠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共性,进一步为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Comparison of Anti-insomnia Mechanism Between Ziziphi Spinosae Semen and Ziziphi Spinosae Fructu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李金晶、刘红波、姚卓汝、唐志书、钱大玮、王梅、宋忠兴

展开 >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咸阳 712083

秦药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83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展开 >

网络药理学 酸枣仁 酸枣果肉 失眠 作用机制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咸阳市科技重大专项

20603022018HJCG-212018k01-41

2022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CSTPCD
影响因子:0.65
ISSN:1673-4890
年,卷(期):2022.24(3)
  • 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