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城之春》作为"中国电影"的另一种阐释——以互文性理论作为方法

《小城之春》作为"中国电影"的另一种阐释——以互文性理论作为方法

Spring in a Small City as Another Interpretation of"Chinese film":Uses Intertextuality Theory as an Approach

扫码查看
《小城之春》作为"中国电影"的典型代表,其"中国性"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但这种讨论始终没有摆脱印象评鉴式的层次.互文性理论视野将这一问题的探讨回归到文本话语空间,在文本交互的场域,发现《小城之春》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自成一个互文系统,其中"元绘画"与镜语空间的文本互文关系、中国传统仕女画与人物形象的隐性互文关系,以及盆景、女红等元素在影片中的文化互文关系,都成为《小城之春》"中国性"的有力注脚.

Spring in a Small CityChinese cinemaintertextuality

陈晓伟

展开 >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小城之春 中国电影 互文性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专项课题

21XKJS006

202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2
ISSN:1009-1750
年,卷(期):2023.42(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