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思樹在台灣種源後裔試驗 之6年生長與樹幹性狀之遺傳變異

相思樹在台灣種源後裔試驗 之6年生長與樹幹性狀之遺傳變異

扫码查看
相思樹為台灣林木改良重要的計畫,主要原因是相思樹是菇蕈業太空包培養香菇的重要木屑來源,支撐約百億元台幣的菇蕈業產值=台灣政府在2014年起獎勵相思樹在休耕地造林。為了評估相思樹的遺傳增益及快速提供改良種子,在2011年時,我們從台灣六地區具有千株優良林分各10株優勢木(選擇強度 1%),利用嫁接種子苗建立營養系苗,本研究將台灣中西部的嘉義、東北部的宜蘭、及東南部的台東共 3種源17家系自然授粉種子培育成苗,在2012年12月於台灣中東部花蓮光復建立逢機不完全區集的種源後裔試驗,試區共10區集,其中8區集有17家系,2區集有15家系,每小區栽植10株,栽植距離2 x 2 m。試區調查3至6年生的生長性狀,包括:樹高、胸徑、每公頃材積,形質性狀包括:樹幹通直度、分叉位置、分叉角度、及側枝數,分析這些性狀的遺傳參數與年齡間相關性。本研究顯示所有性狀在種源間與種源內家系間差異顯著,僅有樹幹通直度在家系間差異不顯著。6年生材積生長為例,宜蘭、台東與嘉義種源各為80.6、32.1、25.3 m~3 ha~(-1),而家系間差異則宜蘭最佳家系Y-1對最差的嘉義家系C-4之6為105.8 與20.0 m3 ha~(-1),顯示種源家系的選育非常重要。材積生長的3年生年齡與6年生間的相關分析係數0.83,為極顯著正相關,顯示早期選育是可行的。3至6年生的樹高、胸徑與材積的單株遺傳力(h~2i)數值變化不大,各為0.27-0.22、0.43-0.43 > 0.30-0.32 -而家系遺傳力(h~2f)則呈現上升趨勢:3性狀各為0.04-0.08, 0.11-0.32, 0.10-0.39。遺傳增益(delta G (%))在胸徑及材積生長在各年齡各為25.2-23.9與46.9-50.6,數值變化不大,但樹高則呈現下滑從U.7降至5.3。樹幹性狀中通直度、分叉位置與分叉角度的單株與家系遺傳力都低於0.1,但側枝數的遺傳力較高各為0.34與0.30。林木樹幹性狀的低遺傳力,可能與颱風侵襲傷害林木有關,2013至2017年每年直接侵襲的中、強度颱風都有1至2個。在相關分析中,側枝數與生長性狀無顯著相關,側枝數的多寡並沒有影響林木生長。不過通直度與分叉角度與6年生樹高、胸徑與材積均呈顯著負相關,由於通直度與分叉位置數值越高,樹幹扭曲度越大而分叉位置越低,因此可選育出生長快速兼具良好樹幹形質。分叉角度與林木生長性狀呈極顯著相關,顯示冠幅開展的林木生長較佳。
相思樹在台灣種源後裔試驗 之6年生長與樹幹性狀之遺傳變異

相思樹種源後裔試驗遺傳力遺傳增益選育

陳永修、黃菊美、陳舜英

展开 >

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84443高雄市六龜區中興里198號

林業試驗所育林組退休研究員,10066台北市南海路53號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55543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華龍巷43號

相思樹 種源後裔試驗 遺傳力 遺傳增益 選育

2021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EI
ISSN:1026-4469
年,卷(期):202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