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北植物園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的育雛食性

台北植物園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的育雛食性

扫码查看
為了探究都市地區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在幼鳥成長階段提供的食物內容,2020年5-7月我們在台北植物園以監控攝影機拍攝1個鳳頭蒼鷹的繁殖巢,取得鳳頭蒼鷹幼鳥自孵化至50天的食物內容,並評估各種食物的數量及生物量。在1250小時的影片中,共有152筆食物’並確認9種鳥類, 3種哺 乳類及1種蜥蜴等物種。鳥類最常出現佔50%,其中鳩鴿科鳥類佔一半;哺乳類生物量最大佔58%,其中 溝鼠CR油批norvegicus)佔3.2% ;而150-250 g及50-100 g是最常見的獵物尺寸,共佔57% -幼鳥自孵化 後的50天內,親鳥每日供食頻率及生物量分別為3.0±1.6次/d及474.6±336.9 g/d,但中、後階段有明顯 減少。每日供食自日出開始,至日落後1小時內結束,供食生物量在清晨及傍晚有明顯的雙峰型態。在以 往的鳳頭蒼鷹食性研究中,溝鼠並不常見,但在本研究中卻最常被獵捕也提供最多生物量給幼鳥,此項 結果顯示鳳頭蒼鷹成功利用都市地區常見動物作為新的食物資源,可能是牠能立足都市地區的一項適應 過程。
台北植物園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的育雛食性

都市地區猛禽生物多樣性

蔡岱樺、葛兆年、王李廉

展开 >

台灣猛禽研究會,11193台北市士林區建業路7號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10066台北市南海路53號

都市地區 猛禽 生物多樣性

2021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EI
ISSN:1026-4469
年,卷(期):202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