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中文摘要:
基于2000—2019年的林草植被覆盖度数据分析了河套灌区近20 a的林草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子对林草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 a河套灌区林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减少量为966.15 km2,林草植被覆盖度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8.3%,空间尺度上,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20 a低林草植被覆盖度、中林草植被覆盖度等重心主要位于永济灌域东北侧和义长灌域西南侧,各级林草植被覆盖重心表现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并均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各时段迁移距离介于0.71~15.46 km;(3)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是影响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度的主导环境因子,且解释力分别为0.427、0.439、0.318、0.368;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年平均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普遍较高,区域含水量的大小是影响河套灌区林草地生长状况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自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秀青、王成、李鑫磊、李瑞平、王思楠
展开 >
学科分类: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理论)
天文学、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林草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首发时间: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