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中文摘要:
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生态脆弱性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遗传算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了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指数,采用时空扫描探究生态脆弱性空间聚集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与中度脆弱为主,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生态脆弱性存在明显的时间聚集性与局部的空间聚集特征,高值集聚与低值集聚共存,空间集聚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境内。2000—2020年生态脆弱度整体呈降低趋势,53.36%的土地生态脆弱性有所降低。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植被覆盖度,其次是沙漠化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干旱指数、生境质量指数、海拔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潘竟虎、齐润泽
展开 >
学科分类: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现状)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灾害、灾害防治)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时空扫描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河湟地
首发时间: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