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的细根分解研究以埋袋法的应用为主。然而,由于埋袋法对分解材料的干扰以及对分解环境的改变使其很难揭示原位环境下根系的自然分解过程。本研究应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连续3年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细根的分解过程进行原位监测,运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细根分解的保存率及分解期中位值(即50%细根完全分解的时间,Median root decomposition time),做分解曲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 方法分析不同树种、直径、根序及土层对细根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时间延长,细根的保存率逐渐下降,兴安落叶松细根保存率的下降显著快于水曲柳(p<0.001),两树种分解期中位值分别为82±7 d 和317±28 d;不同直径等级(≤0.3 mm、0.3~0.6 mm、>0.6 mm)细根的分解速率不同,两树种最长分解期中位值均出现在最细直径(≤0.3 mm)根中;高级根分解速率显著低于一级根(p<0.05);土壤上层分解速度快,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细根分解速率减小。微根管技术为了解细根自然分解过程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