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两年来在黄瓜、白菜、甘蓝、茄子、辣椒、西葫芦等主要蔬菜作物的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西葫芦、白菜、甘蓝、黄瓜单倍体培养技术,利用各物种的不同基因型试验材料,针对植株生长条件、培养适宜时期、高低温预处理、培养基类型等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明确单倍体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鉴定等关键技术进行单倍体鉴定,获得了多量不同基因型的单倍体或双单倍体材料,显著提高了主要蔬菜作物单倍体培养的效率。确定利用保卫细胞叶绿体可对黄瓜再生植株倍性进行鉴定,其中单倍体植株保卫细胞叶绿体平均数为4,双单倍体叶绿体平均数为8,三倍体植株叶绿体平均数为12。结合单倍体培养和辐射处理,进行黄瓜辐射花粉授粉并获得单倍体植株,创制出大白菜突变体,并对其育性稳定性和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 经过回交及细胞学鉴定获得了黄瓜异附加系或导入系的前体材料“异源三倍体”,后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并结合SSR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由50个株系组成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黄瓜种间杂交渐渗系材料的不同株系进行南方根结线虫的苗期抗性鉴定,12份种间杂交渐渗系材料中有2份表现为中抗,分别是编号为7和13的两份渐渗系材料,其病情指数分别为2.78和2.86。获得抗南方根结线虫黄瓜渐渗系材料2份,编号为10299FA-4和10299FA-5,病情指数均为2.0。建立了花椰菜-黑芥、菜心-青花菜以及大白菜-结球甘蓝的异附加系、渐渗系鉴定技术,筛选出含有种间染色体片段的芸薹属新种质。初步筛选获得了添加甘蓝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新种质9个和添加了大白菜特异色体片段的结球甘蓝新种质3个。获得了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自交后代的小孢子植株511株,为创制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渐渗系,研究耐抽薹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选育出春秋大棚黄瓜新组合Y15,已示范推广300亩;选育出2个大白菜中晚熟组合‘沈农106’、‘沈农107’;完成两个茄子优良杂交组合‘农大602’、‘农大603’并通过专家田间检测;完成一份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3号”的审定;本年度发表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