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以综合提升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对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现状的深度调研和评价,在传统民居聚落的街巷肌理与交通优化、管线综合、防灾与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综合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如下技术突破: (1)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完善与使用功能拓展:在对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深入分析后,提出了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分类体系。在传统村落结构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三种空间结构的典型传统村落—呈带状结构分布的上里古镇、呈中心结构分布的爨底下村、呈圈层结构分布的诸葛村,提出了其空间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方法。 (2)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肌理保护及交通系统优化:1)探明了不同地区和类型的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演化规律和内在机制;2)对聚落空间中的道路系统的类型、功能特点,空间特征与所承载的作用,以及相应的量化指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3)对传统民居聚落历史街巷形态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本构筑了历史街巷传统风貌、空间环境保护与传承的技术体系;4)对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肌理和风貌特色的传承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示范,编制完成了示范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主要民居建筑的设计工作。 (3)传统民居聚落管线综合与功能提升,提出了:1)适应性直埋管线综合技术;2)适应性综合管沟技术;3)适应性管线施工维修技术。 (4)传统民居聚落防灾与安全系统技术:1)系统梳理了我国乡村防灾规划的体制结构、规范标准等信息;2)建立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民居聚落灾害防治体系;3)依据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构建了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系统性方法。 (5)传统民居聚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在对传统民居聚落水质水量特点调研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源分离为基础的分散式污水综合处理/处置方案,主要包括:1)源分离真空负压排水系统;2)分质处理技术;3)资源化利用技术。 (6)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综合信息管理与运行监控技术:建立了“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与“传统民居聚落旅游自助服务系统”。重点解决了“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综合信息采集与更新”与“基于物联网的传统民居聚落旅游自助服务”两项关键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在古北水镇进行了典型应用示范,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以及旅游信息集成、挖掘能力弱等问题,促进了基础设施管理以及旅游信息化服务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