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牧草/乡土草优异种质创新与利用

牧草/乡土草优异种质创新与利用

扫码查看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1) 重要牧草、乡土草诱变种质材料的创新与鉴定。利用γ射线处理了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野牛草和紫羊茅成熟种子,已获得稳定优异的诱变新材料20份;利用γ射线和EMS两种诱变方式相结合,建立了7个牧草品种的最佳诱变体系; 对来源于航天诱变的苜蓿材料,进行了生育期、病害、株高、分枝、单株重、结荚等性状筛选,目前已形成稳定、高产、优质的苜蓿品系。 2) 重要牧草、乡土草转基因种质材料创新与鉴定。初步建立了成熟的苜蓿转基因体系和完善了牧草(黑麦草、冰草、高羊茅)的转基因体系。转化近30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抗逆、抗虫、提高品质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目前已获得了近百株性状稳定的转基因新材料。我们对转基因株系进行了详细的分子检测和生理试验,转果聚糖基因(FFT)的黑麦草和转ABP9基因的黑麦草植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验证。转FFT基因的黑麦草植株的果聚糖含量、抗旱性有着显著的提高;转ABP9基因的黑麦草植株有着明显的抗旱性和抗盐性;转cry8类基因的黑麦草植株有着明显的抗虫效果。 3) 重要牧草、乡土草常规技术育种与野生牧草、乡土草驯化。用公农一号紫花苜蓿作为对照品种,品比试验筛选出3个优良综合品系,在吉林省三市开展区域生产试验,区试效果良好;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耐盐碱、抗旱优质牧草碱茅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吉林省范围内的野生牧草、乡土草的种质资源创新搜集,共搜集野生牧草种质材料80份;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圃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的牧草10余份。

孙丽萍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牧草 种质创新

66

最终报告

2013-10-28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