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果实苦涩味形成与调控科技报告
果实苦涩味形成与调控科技报告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STRS
中文摘要:
为揭示果实苦涩味形成与调控机理,采用多组学结合集群分离分析、基因功能验证等技术,获得如下成果:1)柑橘苦味类黄酮新橘皮糖苷和非苦味类黄酮芸香糖苷的合成分别由正常1,2RhaT及1,6RhaT合成,分别来源于柚和野生宽皮柑橘(WLSM);1,2RhaT-like的二葡萄糖苷酶dGlcTs不具有1,2RhaT活性;定位到WLSM3个合成聚甲氧基黄酮(PMFs)、串联成簇的重要OMTs,有新功能化进化经历,其蛋白催化形成柑橘7种主要PMFs代谢通路;WLSM的OMT4启动子有1041bp插入,促进PMFs大量合成。2)解析了苹果中根皮苷和三叶苷两种二氢查尔酮化合物降解的β-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关键SNP位点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并蛋白纯化挖掘到氧化二氢查尔酮的基因PPO1和PPO2,初步构建代谢通路。3)深入研究了葡萄B-box家族成员的时空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光响应,筛选出转录因子VvBBX444可能参与光诱导的花色苷合成过程而影响葡萄果实苦涩味;对葡萄果实中褪黑素通过MYB14调控原花青素合成的分子途径及COMT对褪黑素和阿魏酸合成的作用研究表明,褪黑素通过结合MYB14启动子的响应元件激活其表达调控下游转录因子MYBPA1、ERF104和MYBPA2,进而通过调控LAR1表达提高儿茶素等原花青素合成,影响果实的涩味品质。4)通过对蓝靛果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建成了蓝靛果组分库、天然苦味分子识别模型与苦味阈值预测模型,形成蓝靛果苦味谱。这些研究阐明了果实苦涩味品质性状相关代谢物质的形成机理,为田间提升与调控果实苦涩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报告作者:
徐娟
展开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关键词:
柑橘
苹果
葡萄
蓝靛果
新橘皮糖苷
聚甲氧基黄酮
二氢查尔酮
原花青素
全文页数:
53
报告类型:
最终报告
编制时间:
2023-02-14
立项年: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