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3年长江东部(江西)双季稻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报告

2013年长江东部(江西)双季稻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报告

扫码查看
本课题2013年针对江西双季稻丰产栽培技术中各因素协同效果差,施肥与灌溉不科学,导致水分养分浪费严重、土壤质量亟待提升、丰产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等主要问题。根据江西平原和丘陵双季稻田土壤生态条件,开展了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关键技术创新及其调节效应研究、平原区和丘陵区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集成,同时,开展不同区域特色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示范与应用。在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关键技术创新及其调节效应研究专题中,进行了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品种(系)的筛选,共筛选早晚稻品种277个,初步筛选出28个早晚稻节水节肥品种(系),其中,在平原区筛选了50个晚稻品种(系),获得8个受水分和养分胁迫影响不明显的品种(系);在丘陵区筛选了227份材料,获得了产量表现较好早晚稻品种(系)各10个。在平原区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集成专题中,进行了土壤质量及供肥持水能力恢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其中,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质量及供肥持水能力的影响试验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质量及供肥持水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和紫云英+沼肥+化肥的有机无机配施不仅增产效果好,且有利于减少化氮、钾肥的投入,提升土壤质量和增加供肥持水能力。土壤养分活化与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中的不同有机物料管理对土壤养分活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秸秆还田+ 80%NK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活化土壤养分、提高早晚稻产量,还可减少早稻20%氮钾肥用量。在丘陵区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集成专题中,针对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频发的问题,开展了水稻复合抗旱剂配方的研制及初筛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水稻抗干旱能力强、产量较高早晚稻复合抗旱剂配方各5个。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中的不同肥料品种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试验表明,早晚稻上施用的三种缓控释肥均较普通化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且以包膜控释尿素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土壤质量及供肥持水能力恢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开展了双季稻田不同有机无机配施定位试验和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供肥持水力的影响试验,2项试验结果还在测定中。在不同区域特色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示范与应用专题中,按年度计划成立了节水节肥示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原区和丘陵区示范推广的实施方案,落实了实施地点和实施面积,其中,丰产节水节肥早晚稻百亩示范点52个,在平原区和丘陵区推广应用双季稻丰产节水节肥综合技术模式631.5万亩,并在8个县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邱才飞、邵彩虹、吴建富、丁在松、程飞虎

展开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展开 >

江西省 双季稻 丰产 节水 节肥 技术集成 示范

34

进展报告

2013-11-29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