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最终报告

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最终报告

扫码查看
立足于农药生产过程绿色化和全过程物质减量化、资源化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强化化工园区层面的产品/副产品链接的构建和产业共生网络优化,并从水资源、能源节约和梯度利用角度对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探讨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诊断/预警与应急技术及综合集成、绩效评估技术。取得3项核心技术,分别为:(1)草甘膦母液分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2)农药工业园副产物交换利用网络构建与优化技术;(3)农药生态工业园区决策支持系统。该项目成果的领域贡献在于:(1)解决了农药行业取消10%草甘膦水剂后的母液处理问题;(2)为农药工业园区资源节约和废物循环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3)为农药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提供了工具支持。依托上述技术创新成果建成14项示范工程,主要示范工程如下:(1)农药生产中电动力法pH 调控工艺示范工程,工作流量2立方米/h。(2)草甘膦母液高效分离和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5000 吨/天。(3)建设利用300 万大卡/小时的余热阶梯利用示范工程,乏汽中的能源提取率大于80%;建设基于上述变频控制的电力传动节能技术示范工程,总功率达500kW,实现全自动负荷自动调节,与未采用该技术前能耗降低40%。建设基于化工过程产热利用模式的余热利用工程,余热提取量达到100万大卡/小时。(4)建成化工工艺废水循环套用的关键技术与相应的中试线和综合废水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系统与相应的中试装置各一套;其中高浓度工艺用水梯级利用率达到8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6%以上。(5)建成固体酸碱催化草甘膦生产绿色工艺中试装置。

毕军、薛健、钱瑜、刘为东、袁增伟

展开 >

南京大学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农药 生态工业 产业共生 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

336

最终报告

2013-09-16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