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值模拟的组合桩抗弯强度研究

    郝勇刘俊麟左清军
    135-13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钢板桩在基坑支护时出现的支护能力不足、功能单一、造价相对较高等问题,文章在传统钢板桩的基础上提出了拉森钢板桩+钢管桩+工字钢(PLC)的组合支护方式.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钢板桩、PC工法桩以及PLC工法桩等基坑支护结构的抗弯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森钢板桩+钢管桩+工字钢的组合方式的抗弯刚度明显高于PC工法桩和传统钢板护桩支护形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钢板桩数值模拟基坑支护抗弯刚度

    淮北袁店二矿101运输巷围岩表面变形数值分析

    金燕燕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淮北袁店二矿101运输巷道控制围岩稳定性进行锚杆最优支护参数设计,巷道断面形状设计为直墙半圆拱,通过改变围岩的支护锚杆间排距L(mm),控制巷道围岩表面变形.模拟设计采用支护锚杆排距与间距相等的布置方式,在分析数据时转换为截面单排锚杆数量m(根),设计最优锚杆(索)支护参数.

    巷道变形数值分析锚杆(索)支护

    换土垫层法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设计与应用

    肖璇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季节的更换以及温度的改变,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易出现土的冻结和融化现象,从而造成地基土不均匀的胀缩,随之导致路基的不均匀变形,这直接影响到路面行车的安全性.潍坊地区属于轻冻区,通过分析季节性冻土病害的影响因素,阐释水热迁移模型,以潍坊某高速试验段设计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 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分析换填1.0m、换填1.5m、换填2.0m三种情况下对道路温度场、变形场、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换填深度2.0m和换填深度1.5m对道路结构温度值几乎相同,从保温效果考虑和工程费用方面考虑,换填深度为1.5m最优;随着换填厚度的增大,竖向变形值随之减小,换填深度为2.0m时最小;而拉应力的范围和程度也减小并向右侧偏移.文章为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变形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季节性冻土地区FLAC3D换填深度竖向变形

    砂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王朋朋商兆涛夏琴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穿越多种复杂地层时极易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地表沉降,为了研究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砂岩层占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文章依托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类掌子面砂岩层占比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开挖面远离监测断面时对地表沉降影响小,当开挖面逼近监测断面时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大,且随着开挖的进行沉降仍会产生,但速率逐渐降低;随着掌子面砂岩层的占比改变,地表沉降也会发生变化,随着岩层比例的增加,地表沉降分别减小49.2%、72.9%、99.5%,当掌子面全部为岩层时,地表最大沉降仅为0.62mm;在盾构穿越软硬复合地层时,掌子面推力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当掌子面推力小于100kPa时,对地表沉降影响增大且敏感度极高.

    大直径盾构复合地层附加推力地表沉降

    软土地区深基坑多层地下水处理措施分析

    姚武松
    145-14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地区多层地下水的处理对于深基坑施工安全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计算并结合区域经验进行降水井的合理设计,对多层的地下水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运行安全保障管控,可有效地保障基坑安全施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软土地区深基坑降水设计和施工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类似项目参考.

    多层地下水气动真空降水悬挂式降水抽灌一体化安全保障措施

    洞桩法马头门施工区域群洞效应分析

    刘其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洞桩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文章依托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纪念堂站,利用MID AS建立数据模型,进行车站沉降与主体结构内力的模拟,并在横通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对马头门施工趋于群洞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横通道拱顶沉降值随施工阶段呈现三阶段变化趋势,施工中应严格遵循"短开挖、强支护"的原则;初支拱架主要表现为受压,且由于群洞效应,横通道附近结构应力及拱顶沉降均大于其他部位;马头门加强结构主要受压,且立杆受力大于水平杆件.

    洞桩法浅埋暗挖法横通道群洞效应

    X型截面现浇混凝土桩在软土上的公路施工性能

    周鹏飞
    150-15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软土路堤的基础处理技术,称为X型截面现浇混凝土桩(XCC桩),包括其驱动设备、加固原理和施工技术.通过进行大型的仪器化XCC桩路堤现场测试程序,以研究XCC桩安装过程中的土壤响应以及单个XCC桩和XCC桩筏的承载力.XCC桩安装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当XCC桩将相同体积的位移土壤提供给封闭式圆形桩时,XCC桩会产生更大的位移,测得的表面径向位移明显低于R=Rou的预测值.单个XCC桩和桩筏的荷载沉降表明,XCC桩比柔性或半刚性柱提供了更大的强度.同时还研究了 XCC桩在软黏土桩支路堤中的有效应用,阐明了 XCC桩技术在控制侧向变形及加固路堤方面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X型截面现浇混凝土桩在软土路堤加固提供参考.

    X型截面混凝土软土公路施工

    路面塌陷地质灾害勘察及评估分析

    张新磊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面塌陷的案例时有发生,为了查明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创业大道公益盖沟段路面(坝体)出现地面塌陷险情的成因及发展趋势,文章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该路面塌陷灾害点进行勘察,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分区评估三个方面对该路面塌陷进行评估,总结该灾害点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

    地质灾害路面塌陷物探评估

    公路路基沉降计算及病害控制措施分析

    井正洋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公路工程路基沉降导致路面开裂、沉陷,为了抑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分别针对天然路基和车载作用下的路基开展沉降计算,排除了振动液化问题,发现车辆载荷加剧了沉降量.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病害原因,明确了地下水抽取活动和车辆载荷是导致路基变形、下沉的主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注浆加固措施,并且利用FLAG 3D 6.00软件对技术方案开展数值模拟,验证了相关措施的有效性.

    公路路基沉降计算病害控制措施

    南京地铁站域衔接空间现状及改造措施分析

    陈昕楠
    159-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地铁针对不同站点进行了环创改造,而地铁衔接空间作为地铁站点和城市其他空间的过渡部分,一直受到忽视.在调研了南京较具代表性的地铁站后,文章总结了南京地铁衔接空间目前的空间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地铁衔接空间改造的建议,以期对南京市地铁衔接空间改造有所帮助.

    地铁衔接空间衔接空间类型改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