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公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比较分析

    袁生昊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某公寓为例,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分别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和沉管法进行比较,之后再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使其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计算图的形式更加直观.

    自重湿陷性黄土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法沉管法CFG桩二元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图

    基于静力触探的桩基承载力及数值模拟分析

    丁剑桥
    135-13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桩基开展CPTU试验,研究其承载力及抗拔性能,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比有限元软件与现场实测数据的数据结果,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论如下:该地区工程项目的土质分别为填土、黏土、淤泥、粉质砂土.锥尖阻力在钻孔深度小于20m时,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当钻孔深度大于20m时,锥尖阻力发生突变,增长趋势显著.LCPC法计算的桩基总承载力最大,其最大值为223kN.采用欧洲法计算的桩基端部承载力最小,为12.2kN.根据不同方法得出的桩基端部承载力和总承载力虽各有差异,但是总体差距不大,说明三种方法计算桩基的承载力的可靠度较高.各种方法计算的桩基总承载力增长幅度较大,桩基端部承载力增长较为平缓,增长幅度较小.实测模型与模拟曲线的承载力与位移均呈正相关关系,随承载力的增大,其位移逐渐增大.在三种承载力中,桩基桩端承载力最小,其中,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桩端承载力最小,为21kN;采用Schmertmann法计算的桩端承载力大,为55kN.

    CPTU承载力抗拔特性有限元

    某边坡滑坡失稳机理及减灾措施分析

    梁少亭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带指的是褶皱高山与深切河谷地貌结合处,且该区域内存在一条活动性断裂带(以挤压为主,存在强烈的侵蚀切割现象),结构不稳定,坡体内部岩石易受力呈破裂性分布,存在较厚的软弱岩层,易形成区域内高位远程滑坡地质灾害.文章以某地区结合带滑坡为例,采用多角度和多技术手段(地表位移监测、物探、InSAR动态观测、多期遥感数据分析、现场调查测绘等手段)来探究滑坡失稳机理,量化滑坡的形成机制以及变形过程和破坏演化趋势,并基于某地区结合带坡体的基本特征和当地水文条件来分析高位远程滑坡的识别效率、预警及减灾措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坡体临近江河,且坡体前、后缘相对高差较大易形成高位远程滑坡;在降雨与河流冲刷侵蚀、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受力变形演化下,高位远程滑坡呈现多级渐进式破坏失稳模式,且其破坏机理呈现3种变形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体前部应力集中区、坡体中部拉裂变形破坏和坡体后部下错变形破坏.结合带坡体前部最易发生失稳破坏现象,采用多维一体化监控预警技术手段可高效识别高位滑坡变形程度,为避免流域性灾害,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结合带边坡稳定性水位变化失稳机理

    住宅小区装配式钢支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倪颖
    140-14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H型钢支撑是一种工具式拼装、可拆卸的新型内支撑结构形式,具有安装拆卸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绿色无污染的优点,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建筑业发展理念,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类似的装配式H型钢支撑近年来在国内,尤其是江浙沪等沿海省份已经在数以百计的项目中得到应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但在我省使用仍然较少.文章结合金大地·悦澜公馆装配式型钢项目支撑的应用,阐述了装配式型钢支护形式施工全过程,为后续该类型支撑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装配式型钢支撑高强螺栓三角传力端绿色施工

    基于实际检测数据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承载能力检算分析

    李阳张妍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评定是桥梁运营过程中判断结构是否能够继续服役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结合一次实际公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检测及检算过程,通过对结构的混凝土材质、结构尺寸进行检测获取结构当前的技术状况,进一步计算结构的相关检算系数,最终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评定,以确定结构的承载力是否继续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所检算T梁采用Midas Civil进行原结构承载力的复算,采用刚接板梁法进行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结构检算梁桥承载能力评定检测数据

    30m预制T梁横隔板设置方法研究

    苗文龙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制组合T梁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如何正确的设置跨中横隔板目前仍有很大的分歧.文章以某省院30mT梁标准图为基础,使用3片T梁和0.5m湿接缝组合出全宽6.4m窄桥,使用14片T梁和0.5m湿接缝组合出全宽30.6m宽桥,使用Midas Civil建立梁格模型,在模型中变化跨中横隔板的高度、厚度、数量、位置,在不同工况中比较各片主梁跨中最大位移,得到其协同受力的能力.经计算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推荐跨中横隔板高度取主梁全高或是由于施工原因略低于主梁全高;跨中横隔板厚度0.2m时,推荐窄桥设置3道跨中横隔板,宽桥设置3~4道跨中横隔板;设置3道跨中横隔板时,窄桥推荐跨中横隔板厚度取值0.2m,宽桥可适当增加厚度.

    T梁横隔板MidasCivil梁格法

    桥梁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小飞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应力施工技术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在混凝土结构受力之前对受拉区施加一定的力,用以抵消部分后续工作过程中外部荷载的拉应力.结合某高架桥工程,对其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关键技术与质量进行分析,总结了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及封锚等技术要点,通过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施工效果.

    桥梁箱梁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质量控制

    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市政道路引桥段路基中的应用分析

    岳新凯牛京涛安刚建殷士刚...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经十六城市快速路引桥段路基填筑为例,结合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轻质性、整体性、抗压性、耐久性、环保性等良好的工程特性,研究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对路桥衔接段路基进行处理,大幅降低填土荷重,减少工后沉降,快速解决了路桥衔接段传统工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彻底消除台背路堤填料本身的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病害.结合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市政道路引桥段路基中采用的物理力学指标、设计要点及施工要点,为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工程领域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气泡混合轻质土引桥段防护面板

    桥梁建设中大型龙门吊安拆关键技术研究

    张海伟江永杰刘清涛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大型施工设备的安拆质量要求极高.为保证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安徽省阜阳市颍河特大桥工程,分析90t龙门吊安拆施工工艺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合理的安拆技术可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大型施工设备运输不便的难题,能保证该设备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人员施工操作存在的风险,使效率得到提升,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90t龙门吊安装技术刚性支腿柔性支腿主梁架设

    旧城区主干路综合管廊总体设计方案研究

    邓剑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将多种市政管线置于同一地下结构内,相比于传统市政管线直埋的敷设方式具有较大优势,而管廊的舱室选择及管廊路由的确定将会影响实施难度、造价以及后期运行维护等诸多因素.以天水市羲皇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对城市旧城区主干路新建综合管廊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城市主干路综合管廊总体设计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