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徐乔芬欧光龙付磊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群丛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丛Ⅴ物种多样性最单一,仅包括11和20号样地中的18个物种;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孔隙度和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不明显.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变化的分析对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群落分类排序双向指示种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分析

    薛书奇许颖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量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1985-2019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其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9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裸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整体动态度数值较小,年际变化小,水体的动态度数值较大,年际变化大;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区东南部海岸黄河入海口区域草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弱趋势;西北部海岸受水体面积增加的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内陆由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3)1985-2019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强度间的耦合协调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新增高协调发展区域位于研究区内陆与海岸的过渡区域,适度发展不平衡区主要分布于沿海.研究为研究区的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环境监测提供了参考.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

    山东尺蛾亚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组成分析

    孔硕胡欣茹巩瑞明李赛男...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了山东地区尺蛾亚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及其地理区系,并记述了每个物种的形态鉴别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尺蛾亚科昆虫共有12属13种.这13个物种的地域分布较广泛,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青尺蛾属(Geometra)和绿尺蛾属(Comibaena)昆虫.区系分析显示,尺蛾亚科这13个物种在华中区(13种)、华北区(12种)和西南区(11种)的分布较多,华中区种类最多,而蒙新区(5种)和青藏区(3种)种类相对较少.研究结果为防治和控制此类昆虫为害,维护农林业健康,保护尺蛾亚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

    尺蛾亚科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生态环境

    小麦腐熟粪肥有机氮同效当量试验分析

    徐凤王英钱飞跃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腐熟粪肥类有机肥在平衡养分中的作用,提高化学肥料的施用效果,提升耕地质量,更好地就近就地消纳有机粪肥资源,本研究开展了小麦腐熟粪肥有机氮同效当量试验,设置无氮处理(PK)、无机氮处理(N1PK)和等氮量腐熟粪肥100%氮替代(MN2PK)3个处理,明确小麦腐熟粪肥的有机氮同效当量,及其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养分吸收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机氮处理相比,腐熟粪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率均呈降低的趋势,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腐熟粪肥有机氮同效当量为0.89;与无机氮处理相比较,施用腐熟粪肥提高了小麦蛋白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肥力指标.综合结果表明,腐熟粪肥类有机肥可以提升小麦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耕地质量.

    腐熟粪肥有机氮同效当量小麦产量小麦品质耕地质量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应用路径探讨

    黄桂花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该模式通过集成农业防治(科学选址选种、适当修剪、中耕除草、肥水管理和适时采摘)、物理防治(人工捕杀、灯光诱杀、信息素诱捕和色板诱杀)、生物防治(生态种植、释放天敌、种植驱虫植物和使用生物源农药)和化学防治(科学用药)等病虫害防控技术,以达到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的.该模式的应用,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污染,打造有机生态茶园、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结合实际,提出注重示范推广引领、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强化种苗力量和整合资源等应用推广策略,以通过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应用,助力茶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防治

    几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

    黄茂方海邓斌吴鹏...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水稻稻曲病防治的药剂,本试验选择18.7%丙环·嘧菌酯、43%戊唑醇、23%醚菌·氟环唑和24%噻呋酰胺,设置了6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比较各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分蘖末期施用24%噻呋酰胺,破口前7~10 d和齐穗期均施用18.7%丙环·嘧菌酯(处理2)的防效较好,小区水稻产量最高,为200.6 kg;分蘖末期施用24%噻呋酰胺,破口前7~10 d和齐穗期均施用18.7%丙环·嘧菌酯+43%戊唑醇(处理3)的防效最好,小区产量较高,为189.4 kg.综合来看,建议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24%噻呋酰胺300 mL/hm2,破口前7~10 d和齐穗期分别施用1次18.7%丙环·嘧菌酯750 mL/hm2,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稻曲病的发生,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水稻稻曲病化学药剂病情指数水稻产量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刘晓航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镰刀菌属等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防治技术综合防治

    马铃薯渣的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分析

    庞泽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阐述了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开发前景及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其可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如饲料、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然而,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市场约束和安全性等,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策略,可以将马铃薯残渣从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马铃薯渣营养价值资源化利用环境保护

    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牛俊乐滕峥杨翠凤蒋湘楠...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20%、0.50%和1.00%)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幼苗株高和干重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调节特点;对根长和鲜重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的趋势.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适合八角林下复合立体种植.

    八角百香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复合立体种植

    天麻清汤火锅底料加工工艺研究

    何鸿蒋纬卢远兴丁先先...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天麻清汤火锅底料加工工艺,以拓宽其附加值.设置了以红天麻粉添加量、油脂复配比例和食盐添加量为变量,以感官品质为指标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红天麻粉添加量5%、油脂复配比例1∶3和食盐添加量6%制备的火锅底料综合评分最高,其产品色泽透亮,凝固性较好,煮沸后鲜香浓郁,回味醇美,口感柔和;油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标准,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该产品的研制为天麻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火锅底料红天麻油脂配比感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