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森林群落分类与排序研究

    赵小娜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山西文峪河上中游森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该区域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研究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将52个森林样地分为13个群丛,优势群丛主要有群丛Ⅰ(白杄、歪头菜和披针薹草)、群丛Ⅱ(白桦、白杄、榛和披针薹草)以及群丛Ⅲ(青杄、美蔷薇和披针薹草)等.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研究区森林群落分布和优势种分布的主控环境因子,优势种与环境、群落与环境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即优势种与环境的相关性直接反映了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森林群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森林群落双向指示种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优势种

    杂交马褂木扦插苗优良无性系筛选试验

    黄日奎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选取闽亚美马褂木5号等8个一年生杂交马褂木优良无性系,以普通马褂木扦插苗和杉木3代容器苗为对照,对比分析其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对照组普通马褂木扦插苗成活率91.4%,杉木3代容器苗成活率92.7%,一年生杂交马褂木扦插苗成活率92.5%,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生杂交马褂木优良无性系的平均树高2.8 m、平均胸径3.1 cm,与普通马褂木和杉木3代容器苗的树高、胸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无性系品种闽亚美马褂木5号、闽亚美马褂木6号和闽亚美马褂木9号的生长情况较好.研究结果为杂交马褂木优良无性系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杂交马褂木扦插成活率优良无性系

    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

    王纬刘洋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了乡土树种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在科学规划与种植、保护与繁育技术和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应用策略.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景观价值突出和经济性好等特点,其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能够为当地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乡土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并加以应用和推广,根据其生长习性进行科学规划与种植,加强对乡土树种资源的保护与繁育研究,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增强公众保护乡土树种的意识以及提高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研究结果为优化乡土树种选择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林业生态建设乡土树种生物多样性景观价值

    贵州省金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利用调查

    梁彦涛何小霞李伟忠何沛龙...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粟兰科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大部分物种可供药用.通过对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保存的金粟兰科植物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该科物种在贵州地区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等信息.结果表明,该地区金粟兰科植物共2属12种,垂直分布于海拔150~2 300 m,中海拔地区物种丰富度较高;其中,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和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 Hemsl.)分布较为广泛,多生长在谷边或林下山坡湿地处,且其伴生植物存在较大差异;该科植物多辛、苦、温,有小毒;其功效以解毒止痛、祛风除湿和活血化瘀较为常见,在少数民族地区被用作治疗风湿肿痛和跌打损伤等的常规药物.研究结果为合理挖掘、利用金粟兰科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金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植物调查

    3个林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变化特征分析

    崔芳科许秀玉付立勇梁嘉怡...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广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药用植物的变化特征,对同属亚热带气候区的江门纯尾叶桉林(林龄为2.5、4和7 a)、高明人工林(4 a生马尾松林、4.5 a生尾叶桉林和常绿阔叶林)和南岭原始森林的林下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记录每个样地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计算其α多样性指数,评估物种重要值,统计每种森林类型林下药用植物的种类、比例、生活型和入药部位.结果表明,(1)江门纯尾叶桉林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科属种的数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 Fisher's α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相反趋势.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科属种数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Fisher's α指数均是南岭原始林区>高明林区>江门林区.(2)3个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林下优势植物中均有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ke],前5种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占比最高的江门纯尾叶桉林,南岭原始林最低,说明南岭原始林林下植物分布更均匀.(3)林下植物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是高明林区,从江门纯尾叶桉林到南岭原始林,药用植物主要生活型从一年生草本向常绿阔叶乔木演变,入药部位从全草入药向叶和根等部位演变.以上结果表明,林龄对纯尾叶桉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随着林分复杂程度的提高,林下植物与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程度和物种分布均匀度逐步提高.

    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药用植物亚热带森林

    旅游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及影响机理研究

    吴致远肖粤新陈芳芳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典型旅游城市H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等面积增加明显,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趋于好转,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现较弱的空间正依赖性,且程度逐渐减弱,局部自相关以"低—低"聚集类型为主,自然因素是景观生态风险的主导因素,空间分异格局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地区生态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景观生态风险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地理探测器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吴春侠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特别在玉米—小麦连作田块呈加重蔓延趋势,一定程度上造成该作物减产降质.为了解该病害的发生特点,以有效控制其发生面积和降低为害程度,结合安徽灵璧县该作物生产实际,通过多年田间调査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害的发生现状、为害症状、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以保健栽培为基础,包括选用抗性品种,轮作倒茬,适当深翻,秸秆离田,精量播种和平衡施肥等措施;在小麦播种期进行种子药剂处理,在返青期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开展防治,在抽穂期结合"一喷三防"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为害症状保健栽培科学用药

    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

    施剑勇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详细调查法和定点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上海崇明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寄主植物、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及害虫群落构成.结果表明,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主要有24科122种,其中鳞翅目21科、118种,优势种4种;膜翅目3科、4种,优势种2种.为害程度方面,轻微(+)79种,占比64.75%;为害程度中度(++)37种,占比30.33%;为害程度严重(+++)6种,占比4.92%.研究区园林植物食叶性害虫种类多,但其组成结构较简单,能够造成严重为害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少数科内.针对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为害特点,提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抗性树种的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园林植物的抗虫能力,同时掌握害虫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适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缩小害虫发生范围,降低其为害程度.本研究为该地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的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害虫调查综合防治

    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在翠碧一号烤烟加工性能划分中的应用

    庄增坤王清旺陆军陈清柏...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翠碧一号烤烟的加工性能进行进一步划分,对400个烤烟样品(2020-2023年生产于福建)的单叶重、叶面密度等11项物理特性指标,和总植物碱、总糖等5项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从烟叶的强度性能、化学性能、尺寸性能、撕扯性能和吸湿性能5个方面反映烟叶的综合特性,建立烟叶加工性能综合得分数学模型Y=0.415y1+0.210y2+0.173y3+0.116y4+0.085y5,计算样品的加工性能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400个样品分为4类.基于聚类分析的分类数,对294个未分类的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提取5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8.6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I类综合得分-2.62~-0.84,加工性能一般,主要为中偏下部烟叶;第II类综合得分1.24~3.07,加工性能强,主要为上部烟叶;第III类综合得分0.24~1.23,加工性能较强,主要为中偏上部烟叶;第IV类综合得分-0.83~0.23,加工性能适中,主要为中部烟叶.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其各类别的加工性能综合得分范围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重合,对初始分组进行判别及交叉验证,其中初始分组正确率94.3%,交叉验证分组正确率91.3%.本研究为翠碧一号烤烟打叶复烤加工处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翠碧一号烤烟理化特性加工性能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

    周鹏柯碧英黄思敏徐谙为...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林业建设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其应用涵盖了森林资源清查与信息管理、林业制图、遥感图像处理、森林采伐设计、营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在林业制图方面,GIS技术提高了制图的精确度和效率,为林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GIS技术还具备数据、图像处理等功能,为森林采伐和营造林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森林保护和监测方面,GIS技术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林火和病虫害监测等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之,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了现代林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将在林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林业森林资源森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