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低温交叉适应性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

    徐义群胡哲胡月朦江昌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干旱-低温交叉适应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以一年生无性系品种舒茶早茶苗为试验材料,用20%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模拟干旱预处理,测定低温胁迫过程中茶树半致死温度、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和内源激素等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表明,经过PEG-6000预处理的茶苗半致死温度LT50明显下降.低温条件下,茶苗叶片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和激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低温胁迫第7天时,与对照相比,PEG-6000预处理的茶苗叶片丙二醛含量下降44.6%,SOD、POD酶活分别升高78%和25%,可溶性蛋白、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6%及20.0%;内源激素ABA与SA含量分别提高97.7%和122.0%.干旱可诱导茶树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交叉适应性与茶树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和内源激素的调节能力有关.

    茶树低温胁迫交叉适应性抗氧化酶渗透物质内源激素

    恒温下灰茶尺蛾种群两性生命表的研究

    袁争张家侠曹士先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灰茶尺蛾是安徽及周边省份重点防控的茶树害虫之一.以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为研究手段,以得出其种群特征,从而为控制其种群增长规模提供参考.结果 如下:(1)灰茶尺蛾内禀增长率r=0.188 3,周限增长率λ =1.207 2,净增殖率R0=248.65粒,平均世代周期T=29.24 d.(2)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在卵期至3龄幼虫期等4个阶段中较高,其峰值依次为1、0.839 1、0.8244与0.838 8.(3)3条生殖力曲线(fxj、mx、lxmx)均于初产卵历约28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7.76粒、85.63粒和65.67粒;生殖价值Vxj曲线在初产卵历约27 d时达到峰值,为307.25粒;生命期望最大值e0,1=27.60 d.由以上结果可得出:恒温下(26±1)℃,灰茶尺蛾种群属于r对策者,且种群处于扩增状态;自初产卵历约31d始,灰茶尺蛾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lx)急剧下降,直至成虫全部死亡;雌成虫期是灰茶尺蛾种群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其对后代的主要贡献集中于初产卵历经约27~28 d之时.

    茶树灰茶尺蛾两性生命表r对策

    基于PB设计和BBD响应面法优化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发酵培养基

    孙稳舟张保国袁丽霞孙立洁...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响应面法对高山被孢霉生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摇瓶发酵7d的ARA产量为指标,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法设计试验考察酵母粉、葡萄糖、玉米浆干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6个因素的影响;分析筛选出葡萄糖、酵母粉和玉米浆干粉3个主要因素,再以最陡爬坡路径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三团素三水平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 10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得到ARA产量最高的培养基,其成分为酵母粉12.6 g·L-1,葡萄糖75.6g·L-1,玉米浆干粉7.1g·L-1,磷酸二氢钾1g·L-1,硫酸镁0.5 g·L1,氯化钙0.5 g·L-1,pH 6.5.在该条件下,ARA产量达到了5.12g·L-1,与预测值的5.17 g·L-1接近,相比优化前的初始培养基,ARA产量提高了27.3%.该结果为提高ARA生产水平提供了研究基础.

    高山被孢霉花生四烯酸响应面法培养基优化

    CCl4诱导的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模型的构建及CYP1A对肝损伤的影响

    曹丽萍杜金梁贾睿丁炜东...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CYP1A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Jian)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利用精密肝切片(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PCLS)技术,构建了CCl4诱导的建鲤精密肝切片体外损伤模型.研究中通过测定精密肝切片的增值活力、生化指标、肝组织中CYP1A的mRNA表达水平来探讨CYP1A对肝损伤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4~24 mtmol·L-1 CCl4作用4h后,建鲤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液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升高,切片匀浆中和丙二醛(MDA)大量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下降,其中,浓度为12 mmol·L-1的CCl4,损伤4h,肝切片的活力维持在65%以上,可以作为造模的条件;75μmol·L-1α-萘黄酮作用精密肝切片6h后,肝组织中CYP[A的mRNA表达被显著抑制,生化指标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CYP1A与CCl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关系密切,抑制CYP1A的表达可能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建鲤四氯化碳精密肝切片CYP450

    安徽省草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汪焕江河段国庆周华兴...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安徽省4个草鱼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863~0.926),4个草鱼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e=0.886 1~0.911 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草鱼群体内(97.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2.4%.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个群体整体分化水平较低(Fst<0.05),怀远和滁州群体遗传分化最小(Fst=0.013 7),遗传距离最近(Dn=0.269 8),池州和无为群体遗传分化最大(Fst=0.042 5),遗传距离最远(Dn=0.591 6).系统进化树显示,怀远和滁州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池州最远.此外,4个养殖场内部草鱼均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建议4个养殖场及时更新亲本,增加繁殖亲本的数量,避免近交衰退带来的风险.

    草鱼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近亲繁殖

    鳜雌雄表型差异及性别相关标记筛选

    周云红葛婉仪夏星钱克林...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雌雄性别表型差异,测量120日龄养殖鳜的体重及主要形态性状,雄性平均体质量(396.52±74.81)g,雌性平均体质量(442.17±54.02)g,雌性比雄性增长快10.32%;雄性头长/头高比显著大于雌性;雌性体长/体高比极显著大于雄性.通过组织学观察孵化后5-60日龄鳜性腺发育分化过程,25日龄前,性腺未分化,30日龄精巢分化,40日龄卵巢分化,精巢分化早于卵巢.利用AFLP技术筛选鳜雌雄性别相关分子标记,在4个引物组合E5M8、E1M8、E6M7、E7M3中筛选出5个雌雄差异位点,其中,E5M8-480在雄性中扩增比例为91.67%,ELM8-440和E5M8-370在雌性中比例分别为91.67%和83.33%,E6M7-280和E7M3-380为雌性特有条带.研究结果为鳜雌雄性别异形与性别鉴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性别袁型差异性腺分化AFLP分子标记

    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的建立

    王波赵霞谢恺舟张跟喜...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同时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样品经过加速溶剂萃取提取、净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设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33 nm和284 nm,经UPLC-FLD检测分析.FF和FFA添加浓度为定量限(LOQs)、0.5、1.0和2.0倍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时,FF的平均回收率为83.1%~96.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3.9%;FFA的平均回收率为84.6%~97.4%,RSD均低于3.4%.FF在禽蛋中检测限(LODs)为4.7~4.9 μg·kg-1 (S/N≥3),LOQs为10.5~11.7 μg·kg-1 (S/N≥10);FFA在禽蛋中LODs为1.8~1.9μg·kg-1,LOQs为4.3~4.7μg·kg-1.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禽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外用中药止血散的药效学研究

    张梦迪王思思刘海涛刘翠艳...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自制外用中药止血散(简称止血散)的止血和抗炎作用,通过小鼠断尾模型、药物吸附及粘稠性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及抑菌试验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通过大鼠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 表明,自制中药止血散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在止血时间方面,止血散组和云南白药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止血散组与云南白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液吸附能力及粘稠性方面,止血散显著好于云南白药(P<0.01);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止血散组与红霉素软膏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止血散组与红霉素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散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5 g·L-1,对枯草茅孢杆菌的MIC为10g·L-1.

    中药外用止血抗炎抗菌安全性

    滇金丝猴肠道抗白色念珠菌微生物的筛选及药敏试验评价

    王芳胡林张硕祁伟亮...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中抗白色念球菌效果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优势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筛选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强的菌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 表明,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筛选出抑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6株,其中菌株B9抗菌效果最好,且其除对甲硝唑不敏感外,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菌株B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细菌.滇金丝猴肠道中存在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好且药物敏感安全性高的细菌,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滇金丝猴肠道细菌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

    毛竹力学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的确定方法

    郝际平申国臣田黎敏寇跃峰...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3-6年生毛竹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569个数据,分别对毛竹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的确定提出方法.采取次序统计法获得毛竹的顺纹抗拉、顺纹抗压、抗弯和顺纹抗剪强度标准值,分别为145.33、45.58、104.33和9.52 MPa.用设计验算点逆算法建立适合竹材的功能函数,在满足可靠度的要求下,得到毛竹对应的强度设计值为38.19、22.32、37.19和4.73 MPa.通过将毛竹的强度设计值与重组竹、格鲁斑胶合竹对比,得出设计验算点逆算法计算毛竹设计值可行.

    竹材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设计验算点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