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axEnt模型与聚类算法的良渚古城遗址景观分布研究

    余孙哲寿松涛张亚平杨国福...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良渚古城遗址景观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潜在遗址景观分布概率,研究通过Geodatabase平台对已发现的135个遗址点构建景观空间数据库,利用SAGA-GIS、主成分分析(PCA)采集筛选17个相关变量,通过K-means聚类法识别划分遗址群,最后运用MaxEnt模型对各遗址群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刀切法检验变量,并绘制出各遗址景观群潜在的分布概率图.结果表明:1)良渚古城遗址景观可依据14大筛选变量划分为4类,并根据聚类结果与模型变量响应曲线,提取出傍山依水、远山近水、居山取水和低丘止水4种分布模式;2)其中影响度最大的4个主导变量分别是坡度(61.8%)、风暴露指数(34.8%)、地形开阔度(21.7%)和地形湿度指数(41.1%);3)良渚古城遗址景观潜在的分布区域为大遮山南部平原及大雄山西北部湿地,4类遗址景观高概率分布的区域面积分别为11.56、33.76、61.34和76.87 km2.

    遗址景观MaxEnt模型空间分布K-means聚类良渚古城

    安徽农业大学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感受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73页

    新疆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个体繁殖力研究

    韩豪祥马新江金洪宇廉杰...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高体雅罗鱼属于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为对其自然群体进行资源修复,于2020年5月,在新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段采集高体雅罗鱼117尾,其中雌性Ⅳ期样本53尾,可进行个体繁殖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3+~7+龄个体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8390~97184)粒,平均为(46955±14102)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97~253)粒·cm-1,平均为(145±32)粒·c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70~131)粒·g-1,平均为(85±11)粒·g-1;从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呈正相关,且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系数高于净体质量、年龄和性腺成熟系数;从最佳拟合方程中可以看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的拟合度最高(R2=0.916),关系式为F=1.074 m02+153.347 m0+19611.041.因此,通过卵巢质量与个体绝对繁殖力的拟合方程可以预测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高体雅罗鱼自然种群的繁殖能力,从而丰富其繁殖生物学资料,为高体雅罗鱼的资源养护和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个体繁殖力

    中华蜜蜂酚氧化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相关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发掘与分析

    赵浩东王思懿李琪明张天泽...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开展中华蜜蜂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基础,利用已获得的纳米孔(Nanopore)测序数据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进行发掘和分析.通过Blast工具将中华蜜蜂所有全长转录本比对KEGG和Nr数据库以筛选出PO和SP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采用gffcompare软件将PO和SP相关全长转录本与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ACSNU-2.0)已注释基因进行比较以优化结构.使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PO和SP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再利用IGV浏览器进行结构可视化.通过PCR验证AS事件的真实性.利用TAPIS pipeline预测和分析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位点,并通过TBtool软件鉴定APA位点上游的基序(motif).鉴定到中华蜜蜂PO和SP相关的42个基因与146条转录本.优化了16个参考基因组已注释PO和SP相关基因的结构,其中5′端延长和3′端延长的基因均有7个,5′端和3′端同时延长的基因有2个.鉴定到PO和SP相关的10个基因的389次AS事件,其中最丰富的AS类型是5′端可变剪接.PCR结果证实了2次AS事件的真实性.共鉴定到34个PO和SP相关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其中含有3个APA位点的基因数量最多;在APA位点上游鉴定到多个motif,一致性序列为:GGHKSYWSHHTRATWTCNBHDMRRYWYRTNYTVACNGCKGCDCAYTGYR.鉴定到中华蜜蜂PO和SP相关的42个基因和146条全长转录本,优化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已注释的PO和SP相关基因结构,并发掘出PO和SP相关基因的389次AS事件和237个APA位点.

    中华蜜蜂酚氧化酶丝氨酸蛋白酶纳米孔测序全长转录本可变剪切可变多聚腺苷酸化

    基于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的湖泊岸线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升金湖为例

    李娇梁明李玉洁王杰...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2000—2020年升金湖岸线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以5个年份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湖泊岸线的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期间,升金湖岸线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杨峨头、佘干、大州、七星墩、唐田以及马料湖附近,影响湖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降水和水产养殖、乱砍滥伐、过度灌溉等人类活动.2000—2015年湖岸线变化趋势复杂,扩张和收缩并存,这个阶段影响湖泊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产养殖、乱砍滥伐、过度灌溉等人类活动.在升金湖环境得到改善之后,2015—2020年降水成为影响湖泊岸线变化的主导因素,由于降水量的增多,大部分岸线缓慢增长,佘干附近的湖岸线增长明显.升金湖上湖草滩退化严重,淤泥堆积,且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多,导致佘干附近湖泊岸线波动频繁,变化剧烈.下湖神头山和唐田附近受乱砍滥伐的影响较大,岸线变迁较为频繁.马料湖附近水田较多,过度灌溉导致马料湖附近湖岸线小范围收缩.研究结果可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升金湖数字岸线分析湖泊岸线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不同海拔的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和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饶盈王江铭朱先富夏国华...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和叶片营养元素的差异及相关性,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科学施肥和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采用酸度计法、重铬酸钾容量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碱解扩散法、盐酸氟化铵浸提-分光光度法和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0~30 cm土层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和叶片的氮、磷、钾、钙、镁、锌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钙、镁和锌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别山山核桃叶片钾、钙和镁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pH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有机质和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叶片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钙和镁含量则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其余营养元素受海拔影响较小.(3)大别山山核桃叶片营养元素之间、土壤营养元素之间、以及叶片与土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土壤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对,叶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4对,土壤和叶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对(P<0.05).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平均pH值为5.18,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5.07%;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较匮乏;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Mg>Ca>Zn.建议增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改良,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尤其是钾肥,将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合增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大别山山核桃土壤性质叶片营养元素相关性

    大房郢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张驹袁震王厚云曹晶...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大房郢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蒙特卡洛置换检验

    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影响

    丁井魁徐博叶新新孙瑞波...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该地区土壤供磷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山东禹城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小麦秸秆单季还田(W)、玉米秸秆单季还田(M)和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4个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W、M和D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7.5%、15.4%和12.2%,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降低了49.1%、30.5%和31.7%.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均对潮土磷吸附特征产生了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W、M和D处理土壤磷平均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7%、7.5%和5.1%;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的土壤最大吸磷量(Qm)显著低于CK处理,但M和D处理土壤Qm与CK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DPS)均有所增加,但仅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和M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显著高于CK.3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磷解吸能力,各处理土壤磷解吸率表现为W>D≈M>CK,而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磷解吸滞后系数(HI),规律表现为CK>D≈M>W.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土壤磷吸附解吸能力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在石灰性潮土中,单季和双季秸秆还田均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及增加其对磷的解吸能力,从而提升土壤供磷能力,且小麦单季秸秆还田效果优于其他两个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钙对磷的固定可能是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秸秆还田石灰性潮土磷吸附解吸交换性钙土壤供磷能力

    基于风险矩阵法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鸟击风险评价

    邱兵涛薛委委唐洁蓉张俊...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机场管理部门制定长期的、靶向性的、动态的鸟击防范对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展一整年的鸟类调查(2021年1月—12月,共记录鸟类22698只),发现鸟类17目49科171种,选取鸟类的体重、集群、数量、飞行高度和活动时间5种鸟击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使用风险矩阵法评价不同鸟种的鸟击风险,划分了高、中、低3个鸟击风险等级及相应风险接受准则.评价结果表明:在机场活动的这些鸟类中,可导致高风险鸟击的有10种、中风险的有15种,其余的146种为低风险.将评价结果与机场2014—2021年间发生的、已知肇事鸟种的179起鸟击事件进行对比,显示评价为高风险的10种鸟,年均鸟击次数为1起·种-1,导致过3起鸟击征候;中风险的15种鸟则为0.4起·种-1,导致过1起鸟击征候;低风险的146种鸟低至0.04起·种-1,未导致过鸟击征候.说明本研究采用的风险矩阵法及选取的评价指标适用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鸟击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数据.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鸟类多样性风险矩阵法鸟击影响因子鸟击风险评价

    大肠杆菌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基因组整合型菌株构建及发酵优化

    劳才文吴金勇李忠奎廖迎雪...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如 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lacZ)、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undecaprenyl-phosphate glucose-1-phosphate transferase,wcaJ)和GDP-甘露糖基水解酶基因(GDP-mannose mannosyl hydrolase,nudD),构建2'-FL合成底盘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外源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2-Fucosyltransferase,wbgL)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mannomutase,manB)、甘露糖-1-磷酸鸟苷转移酶基因(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manC)、GDP-D-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和GDP-岩藻糖合酶基因(GDP-L-fucose synthase,wcaG)引入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探究在基因组水平过表达2'-FL合成基因对2'-F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FL在所构建菌株B-05的摇瓶含量达到了1.99 g·L-1.进一步通过摇瓶发酵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IPTG诱导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OD600为2.4,诱导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摇瓶中2'-FL合成量达到了3.92 g·L-1.最后在5 L发酵罐中,2'-FL含量达到了43.48 g·L-1.研究表明通过将外源2'-FL相关合成基因导入基因组中进行过表达,实现了2'-FL高效合成,为构建整合型2'-FL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

    2'-岩藻糖基乳糖重组大肠杆菌基因敲除发酵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