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河西地区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技术——以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为例

    刘建海赵国生王艺林范菊萍...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张掖市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营建为例,通过对文冠果良种基地营建的必要性、基地选址、功能区划、种质资源收集区、种子生产区、良种繁育区、良种示范区的营建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整理归纳,系统地阐述了良种基地的营建技术和方法.张掖市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的建成不但加速了文冠果在甘肃河西地区良种化进程和大面积的推广,而且为文冠果良种基地营建及生产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河西地区文冠果良种基地营建技术

    厚叶南五味子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林小青周俊新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厚叶南五味子应用试验方法,进一步筛选优良扦插技术、壮苗培育技术方案和立体种植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厚叶南五味子扦插技术在70%透光率的塑料大棚内扦插50 d,可获得优良的扦插苗,取得最佳的生长效果;壮苗培育技术最优基质配比为碎石:腐烂树皮:碎木屑(1:2:1)+1.5 kg/m3缓释肥+4.0 kg/m3腐熟饼肥;立体附植应以240 d的壮苗在3月份进行.

    厚叶南五味子扦插技术壮苗仿生态鲜果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杨顺强杨科吴银梅黄朝富...
    119-12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的组织管理、当地高校的技术支撑和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食用菌栽培资源化利用了1000余t农林业废弃物.该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云南乌蒙山社区发展食用菌自然保护区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束晓春张彬陆波王忠...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切花红掌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方法]选用切花红掌品种"佛莱"为试材,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对其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红掌"佛莱"建立无菌系的外植体为4月10日的顶芽组织;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3 mg/L,增殖系数达19.4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生根率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红掌"佛莱"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可为切花红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红掌组织培养外植体顶芽

    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借鉴及发展前景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梁诗琦钱子玉申潞玲
    124-12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模式入手,提出"农业+文旅+地产+创意+互联网"五位一体的发展方案,发展城乡功能的优质高效链接,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城市发展生态农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山西省乡村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通过该模式来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田园综合体山西省乡村振兴建议

    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黄瓜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李付军卢国彩田洪平管圆圆...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治蓟马的有效植物源杀虫剂,以缓解目前黄瓜生产中存在的适用杀虫剂品种少和抗药性严重等问题.对3种植物源杀虫剂的2个浓度梯度防效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表现较好,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能够有效控制田间蓟马的为害.另外,苦参碱(500倍液)和藜芦碱(600倍液)低浓度施用时的防效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等常用杀虫剂防效相当.苦参碱和藜芦碱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早期发生较轻时代替吡虫啉等常规化学药剂,且生产上推荐使用低浓度用药量.

    设施黄瓜蓟马植物源杀虫剂田间防效

    剑麻紫色卷叶病田间调查和其传病因子的分析

    刘后伟廖章鹏李瑞莹洪利鹤...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湛江农垦成龄和幼龄剑麻紫色卷叶病田间调查发现,一般抗病苗与普通苗发病率为18%~33%,之间无显著差异,而高抗病苗能有效对抗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近0);列联表分析表明剑麻的抗病、发病、死亡等现象不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存在未知关联;根据田间剑麻种植布局,每株周围剑麻分为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两类,调查发现直接接触生病剑麻数量水平决定了发病率高低(相关系数为0.976),每增加一株病麻,剑麻发病率提高13.6%,而非直接接触生病剑麻数对发病率的影响呈弥散状,说明直接接触传染是紫色卷叶病扩散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单块成龄或幼龄剑麻田,还是二者合并,紫色卷叶病发病率分布都存在不发病和高发病2个峰,推测存在2种以上的因子影响剑麻发病,为此提出抗病因子和非抗病因子2个因子共同决定剑麻紫色卷叶病的双因子模型,这2类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剑麻染病、恢复、再染病、再恢复的循环,能够解释目前紫色卷叶病表现.

    田间调查紫色卷叶病发病率直接接触传染传病因子

    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措施研究

    孟醒钟春燕黄益强黄美华...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于2004年发现了红火蚁,对生态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省各地开始加强对红火蚁的防控.简述了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概况及防控措施,总结了防控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肇庆市红火蚁的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

    红火蚁防控策略肇庆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波薛贞明王静徐济春...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西兰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西兰花优质高产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西兰花产量和品质.相较于不施化肥和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西兰花产量分别提高30.6%~43.7%和4.7%~15.3%,其中有机氮替代30%时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西兰花硝酸盐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时较不施化肥处理降低12.9%,替代50%时提高26.2%;维生素C含量在有机氮替代30%和50%时分别增加21.0%和2.9%.有机氮替代对西兰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30%时最有利于提高西兰花产量及品质.

    有机替代西兰花产量品质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山核桃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陈正道刘晓霞杨艳
    145-14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核桃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在浙江临安开展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山核桃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连续3年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能有效防治山核桃干腐病,其中叶片新病斑数平均降低46.2%,老病斑复发数平均降低21.1%;提高产量,平均增产7.1%;减少空籽数,空籽率平均降低32.6%;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6.2%,pH提高20.3%.综上,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能够增强山核桃抗病性、提高产量并改良土壤,对山核桃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山核桃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干腐病产量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