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牡丹鲜切花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于玲陈博宋阳吴晓云...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牡丹切花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需求.为促进切花牡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化经营效益和经营水平,对切花牡丹产业化发展优势、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牡丹切花产业化生产技术

    蜀葵的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宋超张国琛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葵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栽培记载,用于绿化、观赏和食用.蜀葵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花朵向阳、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多,绿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须根发达,喜光而略耐阴,喜水分充足、耐涝而又耐旱、耐盐碱.在当代,蜀葵栽培应用广泛,庭院、园林、公园和湿地等处栽培具有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盐碱地种植改良土壤,沙漠地区种植防风固沙,路边、堤坝、山岭种植分别具有固基、固堤、护坡作用.蜀葵适应性强,栽培和管理成本低.根据蜀葵生长气象和土壤条件,适当疏剪和施肥,提高绿化和观赏效果.随着生态建设和栽培技术、公共气象服务智慧化,蜀葵栽培面积和在绿化美化、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药用、食用等方面应用将不断增加.论述了蜀葵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

    蜀葵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高效根瘤菌菌剂研究

    杨瑾瑾王宏伟刘朋飞刘晓云...
    42-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已获得高效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的基础上,以生产紫花苜蓿根瘤菌的固体粉剂和液体菌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生产菌剂所需的载体和添加剂、菌剂保存所需的菌剂含水量及保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为含水量10%的高岭土,添加剂为1.0%的PVP,保存温度为4℃;液体菌剂的添加剂为共同添加1.0%海藻糖、5.0%PVP和10.0%蔗糖最佳.后经过结瘤试验验证,2种剂型都可促使紫花苜蓿高效结瘤,结瘤率达到更高,为95%;紫花苜蓿种子经过消毒处理较对照可使单株结瘤量提高72.4%.通过菌剂接种紫花苜蓿的田间试验产量统计,发现施加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紫花苜蓿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1.9%和24.2%,结瘤率分别提高66.7%和67.1%,说明该研究获得的紫花苜蓿根瘤菌菌剂具有较好的田间增产效果.

    根瘤菌紫花苜蓿剂型载体添加剂

    外源NO对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伤害的缓解效应

    杨璞高彩红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盐渍化土壤中,植物会受到盐胁迫的伤害.为缓解植物遭受盐胁迫伤害,合理有效地利用盐渍化土壤,分析并探讨了盐胁迫条件下外源NO对植物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经过外源NO处理后可明显提高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能促使光合机构免于伤害.进一步分析表明,外源NO对盐胁迫下植株的保护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善内含物含量以及调控抗氧化酶系统而发挥作用.

    一氧化氮盐胁迫植物伤害缓解效应

    安徽省东南部江淮平原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

    蒋金柱吴媛媛蒋艳娇
    49-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相关性分析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潘丽丽吴楠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0 m分辨率的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评价2017年安徽全省和红线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按红线内非生态用地的修复方案构建了5种未来土地覆被情景,分析全省和红线内服务价值变化对5种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20838.0亿元,红线内的服务价值总额7346.4亿元,占比35.3%.通过划定红线保育服务价值的生态效益比达2.33.红线内水文调节服务价值突出,占红线总价值量的55.3%.随着红线内修复强度提升,红线内和全省的服务价值量以及红线内服务价值占全省的比重均呈现梯度增加,新增服务价值抵消生态工程花费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可见修复强度的提升加速服务效益的累积,生态经济效益也更显著.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覆被情景模拟安徽省

    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但臻郭爱请刘航
    60-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4个准则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可挖掘潜力巨大.依据新区各县土地利用情况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与建议,为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雄安新区

    降砷修复剂对砷污染稻田的影响

    袁海伟胡露唐守寅熊琪...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治理砷污染稻田土壤,选取湖南省石门县某砷污染稻田,通过小区对比试验,研究降砷修复剂(硅灰石+沸石+氯化铁)对早、晚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稻谷产量、土壤中有效态砷及稻谷中无机砷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砷修复剂2250、3750 kg/hm2的施用水平下,早稻土壤pH能提高0.28~0.4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6.86~12.03 cmol/kg,有机质增加9.25~18.16 g/kg;晚稻土壤pH能提高0.32~0.4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8.17~12.06 cmol/kg,有机质增加10.80~19.91 g/kg;施用降砷修复剂,早稻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分别降低36.94%、55.93%,晚稻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分别降低53.21%、63.02%;早稻稻米中无机砷含量分别降低75.59%、85.04%,晚稻稻米中无机砷含量分别降低79.03%、89.76%,均达到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同时,施用降砷修复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谷的产量,早稻稻谷产量增加3.76%、6.82%,晚稻稻谷产量增加8.52%、11.93%.总体来看,降砷修复剂在晚稻上的修复效果要优于早稻.

    降砷修复剂有效态土壤稻谷

    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王小云
    67-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植被状况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特征和差异以及团聚体破碎状况.[方法]采用研究区确定、取样、室内干筛-湿筛、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方法研究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植被类型对>1.00~2.00 mm粒级没有影响,对其余5个粒级均有影响.50 g土壤中各粒级均值为3.03~20.65 g,各粒级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依次为≤0.25、>2.00~5.00、>5.00、>0.50~1.00、>0.25~0.50、>1.00~2.00 mm.每50 g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各粒级质量分数均值为1.94~36.09 g,其中>2.00~5.00 mm粒级最少,约占总量的30%,≤0.25 mm粒级最大,超过总量的70%.团聚体破碎率为20.34%~70.17%,均值为49.55%,5种植被类型中大小顺序依次为柠条、欧李、侧柏、苜蓿、油松.[结论]受植物种类影响,土壤中团聚体各粒径分布存在差异,而且植被类型对大部分团聚体粒径分布存在影响.

    植被类型粒径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破碎率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谭趣孜巫冷蝉李斌
    70-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1—2,6—8月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铜、锌、铅、镉、铬、汞、砷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评价.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评价结果,干季、湿季超标的环境因子均为油类、有机碳、硫化物,其余环境因子均小于1,有较大的环境容量.根据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干季、湿季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轻,属于低风险范畴.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