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采收期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王贵平夏伟薛晓敏陈汝...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的近成熟期,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新红将军单果重、着色指数逐渐增加,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光洁度和硬度逐渐降低;随采收期的推迟,寒富单果重逐渐提高,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新红将军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30日,寒富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10月10日.

    新红将军寒富采收期色度品质

    光照对龙芽楤木茎段水培芽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申健刘德江杨志丛慧颖...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光照条件对龙芽楤木茎段水培中嫩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对嫩芽生长的研究,通过对萌芽时间、芽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筛选出较适宜光照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比较嫩芽鲜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优化水培光照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补光措施可以使嫩芽的萌发时间提前3 d,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的不同对嫩芽萌发时间无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是鲜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鲜重最大,为46.07 g.光质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6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1:2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5 g/kg.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为23.55 g/kg.光照时间是维生素C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80μmol/(2·s)、红蓝1:2时,维生素C含量最大,为187.6 mg/kg.综合考虑影响各指标关键因素,可将龙芽楤木茎段水培光照条件设为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或红蓝1:2,培养30 d后采收.

    光照龙芽楤木水培鲜重品质

    蟠桃胚培苗的移栽技术及影响因子研究

    杜纪红吴丹丹苏明申周慧娟...
    48-5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影响胚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因子,对蟠桃胚培苗的移栽苗龄、移栽基质、肥料、叶面喷施的药剂种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龄10 d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为86.7%,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移栽苗的长势和成活率降低.阳光3号混合泥炭:珍珠岩=2:1、椰糠:蛭石:珍珠岩=1:1:1、草炭:蛭石:珍珠岩=1:1:1这3种基质配比对胚培苗移栽后的株高、株粗和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均可作为胚培苗的移栽基质.移栽后浇灌花多多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株高、株粗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壮苗效果明显.叶面喷施200 mg/L GA3(赤霉素)处理的幼苗株高是对照的2倍,但会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200 mg/L IAA、200 mg/L 6-BA、多效唑、尿素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因此叶面喷施GA3是促进幼苗生长的有效药剂.初步探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蟠桃挽救苗配套移栽技术.

    胚培苗苗龄基质肥料药剂处理

    基于MODIS的广西典型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赖双双庞柯柯姚文昕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001—2017年广西3种典型土地覆被(森林、农田和城市)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广西统计年鉴和MODIS遥感观测资料,以经济区为研究单元对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西森林覆被率整体提高,各经济区森林覆被的持续稳定比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包括桂北、桂中、桂东)持续稳定比率高且呈连片分布,增速较慢,属森林稳定发展区;西部地区(包括桂西、桂南)持续稳定比率低,但新增森林覆被较多且增速较快,属森林快速发展区;农田覆被整体变化不大,桂南、桂中、桂东地区农田覆被率高、持续稳定比率高,且连片分布,与桂西、桂北的低覆被率、低持续稳定比率形成明显差异;各经济区城市覆被均增加,从北至南以桂林、柳州、南宁三大主要城市为核心向四周扩张,前期(2001—2010年)、后期(2011—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桂—柳—南沿线以东城市扩张发展较沿线以西好,与经济区实际的经济发展相符合.[结论]该研究为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土地覆被森林农田城市变化特征MODIS广西

    巢湖十五里河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张天然张平究杨艳芳张经纬...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五里河是巢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道,其河流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对水体环境分析有重要意义.对十五里河沉积物进行采样,并对其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元素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母质作用的影响,与河流上下游并无明显相关性;CaO、Nb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到河流作用影响;受人类活动污染和元素迁移性的影响,部分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升高.

    十五里河沉积物元素分布河流作用母质人为活动

    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研究

    王丽娟王哲李晓媛吴利杰...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场及电导率结合的方法,研究衡水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沿垂直湖岸方向,由湖岸向四周,地下水水温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湖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总溶解固体(TDS)含量为0.70~0.76 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4·Cl-Na·Mg、Cl·SO4-Na·Mg和Cl·SO4-Na等为主,近湖点水化学类型与湖水相近.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且近湖点含量较远湖点低;其他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D、δ18 O)空间差异明显,近湖点同位素富集,与湖水含量相近,远湖点贫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为湖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进一步探究湖水循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交互关系湖水地下水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温度场电导率衡水湖

    毒死蜱降解菌的驯化筛选及高活性毒死蜱降解菌群的构建

    孙孝文刘诚王慧敏
    64-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racoccus MLCa-1、Klebsiella MLCp-2、Serratia MLCs-1),并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了复合菌群MLCF7.复合菌群MLCF7对100 mg/L毒死蜱降解率达82.84%.[结论]复合菌群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表明其在农药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潜力.

    毒死蜱活性污泥胁迫驯化复合菌群生物降解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王建庆刘奎任海波何丛颖...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波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陆海统筹角度,从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现情况、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效益情况、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3个层次出发,选取18项评价指标,对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总功效系数F=0.65,功能区划实施效果为二级,海域使用比较协调.依据评估结果和目前实施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功能区划评估权熵法功效系数法

    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菌剂研制及功能验证

    徐杰王泽懿刘文越狄鲁滨...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农田土壤为筛选样本,以玉米秸秆为筛选碳源,通过多重筛选试验组合,成功构建一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复合型菌剂Y8,并进行室内摇瓶试验、室外对比性坑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菌剂Y8的降解能力.经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初步鉴定,这8株纤维素降解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在摇瓶试验中,该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达44.70%;田间试验中菌剂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6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剂Y8可明显提高玉米秸秆田间原位腐解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复合型菌剂原位腐解酶解活力玉米秸秆研制功能验证

    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影响

    方宇邓小鹏张留臣封幸兵...
    80-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共检出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在DT30处理下含量较低,较RT20分别低13.77%、68.87%、25.81%、19.83%、20.54%、27.09%,且香草酸达到显著差异(P<0.05);除肉桂酸外各酚酸类物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ST40下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较ST30分别低16.41%、8.39%、17.85%、18.57%、35.68%、26.18%;同在30 cm耕作土层中,除肉桂酸外各酚酸含量均表现为DT30<ST30,且DT30下的对羟基苯甲酸含量较ST30低31.48%,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翻耕、深松对土壤扰动较大,重塑了根际土壤的不同生态位,对烤烟根际微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促进了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循环,有利于酚酸类物质含量的降低.

    耕作方式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高相液相色谱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