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以江西省D乡为例

    聂真真郑立柱侯滔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逐步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阶段,这也为农村小微企业发展迎来了新起点.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政府对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但由于农村小微企业以个体、家庭式经营为主,较为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小、资金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低,加之经营理念、经营方法缺乏可持续性,创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进而在融资中面临高门槛、高成本的困境.随着国家层面鼓励金融业支持乡村产业振兴,金融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此,通过对江西省D乡农村小微企业进行调研,针对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进行分析,阐述金融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发挥资源整合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融资需求与资源对接、筑牢融资基础以及培养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金融社会工作助力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介入路径,以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金融社会工作乡村振兴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介入路径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彭晓丹孔令成
    213-21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1997-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测算,基于时空角度探究其发展差异,并进一步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最低,上游地区居中,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长江经济带总体以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在样本期内均不存在绝对α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基于此,为了从整体及空间上进一步优化并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该区域农业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出落实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破解区域发展障碍、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超效率SBM模型收敛性长江经济带

    基于MaxEnt模型的胖大海全球生态适宜区预测及生态特征研究

    王梅谢彩香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35个环境因子和53个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Semen)样本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胖大海全球潜在生态适宜区.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对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胖大海全球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国家,遍布于亚洲东南部、美洲中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此外,在印度半岛南部和非洲中东部也有部分存在.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测试集和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988和0.996,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影响胖大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年温度变化范围(bio7)、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年平均降水量(bio12)、土壤电导率(T-ECE)、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及土壤盐基饱和度(T-BS).该研究结果为胖大海人工引种栽培和提高其品质质量提供参考.

    胖大海最大信息熵模型生态适宜区生态特性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吴永珍
    225-228,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cience Direct数据库的国外相关乡村振兴文献进行内容研读、归类整理、提炼相关研究状况和特征,并提出国内学者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首先,要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其次,保持理性,多一点批判性思维,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实践提出国内乡村振兴策略.最后,重构理论以增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实践的指导能力,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农村旅游产业振兴价值重构国外经验

    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对农业减排的影响

    于明洋袁世一
    229-23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政府投入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客观环境,分析二者对农业减排的影响效果,对改善我国农业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命令型、费用型2类环境规制与政府投入,以2006-2019年我国31 个省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对我国农业减排效率的直接影响与耦合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农业减排过程中,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减排的发展;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对农业减排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科研投入高、专利产出高的地区,科研投入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影响显著,低碳补助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影响显著;在科研投入和专利产出欠发达地区,科研投入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术影响显著,但是低碳补助政策的效果则不显著.

    环境规制政府投入农业减排低碳补贴门槛效应

    山区地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以贵州省为例

    欧娟史琼詹瑜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微观产业组织.自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后,家庭农场在各地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贵州省家庭农场围绕12大特色农业产业,在注册数量、发展质量、经营规模均有所提升,但也面临着发展资金供需不平衡、劳动者素质低下、经营风险类别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阻碍着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要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从完善融资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培育家庭农场提供理论参考.

    家庭农场问题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冯逃肖雍琴刘武周王自琴...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通过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凉山彝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基层党建5个方面提供帮扶,具体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优秀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结对指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凉山彝区路径

    西部地区农商文旅融合"破题出圈"的对策建议

    王植梁国栋李潇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增强了农业的现代多元价值,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农业短板弱项的重要突破口.在新的国际语境和国家战略部署下,西部地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时代挑战.针对融合发展的难点与重点,需要对创新要素认知体系进行更新与拓展,善用"破圈化"思维对传统人、财、物和机制组合的体系建设加以外延和丰富.要从主体维度集智协作联合攻关、资源维度深耕历史底蕴创新文化传承、市场维度创新营销思路打造"农业网红"、制度维度补齐相关短板,大力激活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要素.

    农商文旅融合产业经济农业多功能乡村振兴西部地区

    江苏省猕猴桃属植物品种保护登记应用现状及建议

    钱亚明刘春晓朱海军蔡恒...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江苏省猕猴桃属植物品种保护登记及应用现状,提出了加快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建议:一是要丰富育种种类,加快育种技术研发,缩短品种申请授权进程,提高授权成功率;二是政府加大资助力度,发挥科研院校潜力,加强全方位合作,提升江苏猕猴桃育种影响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品种配套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应用,实现育成品种的合理、合规、合法使用.

    猕猴桃属品种保护应用现状建议江苏

    加快"四链合一"提升皖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钱正兴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北地区在安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实现融合和协调发展,提升皖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四链合一"的内涵,结合安徽皖北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实际,提出加强要素支撑,做强创新链;完善引才机制,激活人才链;推进产融结合,筑牢资金链;统筹谋划施策,提升产业链的"四链合一"的对策和具体建议,皆为安徽省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提供政策制定思考.

    科技创新"四链合一"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