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海艳王文磊韩锰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效利用纤维素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且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结果]菌株Ⅰ的纤维素酶活力0.0053 U/mL,与Bacillus pumilus strain 35的亲缘关系为99%,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WL-1,为革兰氏阳性菌.菌株Ⅱ的纤维素酶活力0.0059 U/mL,与Bacillus pumilus strain BAB-1322的亲缘关系为99%,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WL-2,为革兰氏阳性菌.[结论]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强的纤维降解能力,可有效提高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壤纤维素分解菌筛选鉴定纤维素酶活力

    水稻粒长基因的研究进展

    郑跃滨杨琬祺赵海燕王兰...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粒长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既影响水稻产量,又影响稻米品质.水稻的粒长是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复杂.对控制水稻粒长基因的QTL定位、粒长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粒长基因的相互作用及粒长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水稻的粒形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水稻粒长基因QTL克隆

    藏菖蒲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母茂君赵辉伍七林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菖蒲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是祖国宝贵的科学遗产,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及广泛的生理活性一直作为研究人员的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外藏菖蒲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为今后藏菖蒲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藏菖蒲化学成分生理活性

    我国杂粮主食化及加工技术

    潘苗苗孙业荣何礼喜张新伟...
    13-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杂粮食品在人们的食品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针对我国目前杂粮主食及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居民杂粮主食需求和杂粮食品的营养价值,阐述了杂粮面条主食化及加工技术,探究了我国杂粮主食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杂粮主食开发提供参考.

    杂粮杂粮主食杂粮面条营养价值加工技术

    高通量技术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进展及分子测序对比分析

    刘莹韩锰王文磊马成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通量技术是以微型生物反应器为操作平台,实现对生物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分子测序.通过着重分析几种实用型高通量技术在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分子测序中的应用进展,发现微包埋技术在高通量试验中的研究及应用较为深入;而对不同环境菌样的分离培养中,海洋微生物方面的应用最为突出.另外,通过对比高通量分子测序技术可以发现,Illumina测序法的平均测序速度最快;单分子测序法所得数据的精确度最高,测序读长最长,周期相对最短.最后,对高通量技术在微生物学应用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假设性解决方法.

    微生物高通量技术分离培养分子测序

    植物TCP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安新艳楼盼盼郝娟
    20-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s是一类植物所特有的并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家族.大多数TCP蛋白具有保守的非典型螺旋-环-螺旋的结构域,研究表明,TCP转录因子与真核转录因子的bHLH类似,且该家族基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反应和逆境胁迫等.因而,TCP转录因子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关注.迄今为止,科研工作者对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总结了TCP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为植物的遗传改良、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

    TCP转录因子结构特性生长发育生物学功能

    绿肥油菜研究进展

    张树杰陈灿张红升于荣...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绿肥既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后茬作物产量,又能减少化肥投入、防止水土流失,是建立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绿肥油菜对后茬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土壤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绿肥油菜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绿肥油菜产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油菜绿肥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土传病害

    吡咯喹啉醌对动物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子腾郭勇陈余王梁...
    28-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吡咯喹啉醌是一种不同于烟酰胺核苷酸和黄素核苷酸的新型氧化还原辅助因子,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体内.吡咯喹啉醌可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对动物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在生产和应用中的形式多为吡咯喹啉醌二钠(PQQ·Na2).综述了吡咯喹啉醌对动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用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为吡咯喹啉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吡咯喹啉醌吡咯喹啉醌二钠氧化还原辅助因子抗氧化影响作用机理

    3种耕作和播种方式对小麦群体建成和产量的影响

    李红军李建国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2BMXS-4/12智能免耕施肥覆盖旋播机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采用3种耕作和播种方式对不同处理的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建成进行测定,分析了产量及其组成因素间的回归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耕作和播种方式相比,智能免耕施肥覆盖旋播机能增加小麦株高、茎蘖数、主茎叶片数和次生根,可以获取较高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比和成本利润率.智能免耕施肥覆盖旋播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机械和耕作播种方式,也符合河南省"十三五"重点推广的小麦耕播技术规划.

    小麦群体建成产量经济效益

    优质食味品鉴水稻品种在安徽沿江地区及庐江县的种植表现与思考

    李千和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8年安徽省优质食味品鉴表现优秀的15个水稻品种(5个优质粳稻和10个优质籼稻)作为供试品种,采用钵苗机插方式栽插,通过调查生育期、产量主要构成指标和田间实际产量等,探索适宜在安徽沿江地区及庐江县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为优质稻米产业储备品种资源.结果表明,优质粳稻皖垦粳2号、青香软粳、武运粳31,优质籼稻中禾优1号、兆优5455、荃优822、万象优111、桃优香占和粤农丝苗在当地综合表现好、产量潜力高、安全风险小,可作为当地优质稻主推品种.

    水稻品种优质食味品鉴种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