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MODIS数据的日喀则地区土地覆盖分类与动态监测

    高子恒丁炜何静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覆盖动态变化是导致区域孕灾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日喀则地区地形复杂、山地灾害易发的特点,选用MODIS、DEM、谷歌地球的高分影像以及气象数据等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随机森林与遥感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日喀则2001-2017年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使用500 m分辨率8 d合成的不同年份相同季节的MOD09A1数据,确定了9个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3%和0.83.对多期分类图进行变化分析,统计土地覆盖种类的变化幅度和比例,并加入降水和温度变化等气象要素协同分析,得到动态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近17年来,日喀则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土地利用潜力不大,植被覆盖率波动上升,但水体覆盖率波动下降,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随机森林MODIS土地覆盖动态监测日喀则

    14种植物的韧皮·木材·竹材和秸秆纤维制取与显微结构比较

    周春长杜亚填彭凤珍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所需植物纤维的筛选与制取方法的建立,采用石灰、硫酸盐、碱性亚硫酸盐-蒽醌(AS-AQ)和酶4种纤维制取方法和光学显微观测等,进行了14种植物的韧皮、木材、竹材、秸秆共16种材料纤维的制取、光学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法纤维产率最高,但耗时最长,是其他3种方法的14倍多,且非纤维物质、未分散束状纤维残留较高.硫酸盐法较适合苎麻韧皮、慈竹、青皮竹、毛竹竹材和甘蔗秸秆纤维的制取;AS-AQ法较适合小构树韧皮和木材纤维、苎麻、白杨和马尾松木材纤维、荻、小麦、水稻、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取;酶法较适合芦竹、五节芒秸秆和马尾松木材纤维的制取.纤维细胞长度依次为韧皮纤维>竹材纤维>秸秆纤维>木材纤维,韧皮纤维细胞不仅较长,且壁相对较厚,细胞较宽.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纤维细胞最长,小构树次之,分别为48.4、13.2 mm;纤维细胞宽度仍以苎麻韧皮的最宽,为38.7 mm;纤维细胞壁宽:秸秆(7种平均为2.3 μm)<木材(4种平均为3.9 μm)<竹材(3种平均为4.2 μm)<韧皮(2种平均为5.8 μm),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白杨树木材的最宽,均为8.5 μm,毛竹竹材纤维细胞次之,为5.1 μm,小构树木材、甘蔗渣纤维细胞较窄,为4.3 μm,其余纤维细胞壁宽均为1.1~3.1 μm.纤维细胞腔直径以苎麻韧皮的最大,为21.7 μm,甘蔗渣的次之,为20.0 μm,荻秸秆的最小,为6.7 μm,小构树韧皮、青皮竹、毛竹竹材、芦竹、五节芒秸秆的为15.4~17.9 μm,其余材料的均在13.7 μm以下.上述结果可为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织造所需植物维管束纤维筛选提供制取方法、微观尺寸与结构方面的参考.

    植物纤维制取方法纤维产率纤维细胞显微结构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马启彬卢翔杨策王立平...
    20-2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基因大豆是商业化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是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最大的国家,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对控制大豆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功能研究及其商业化开发、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从转基因大豆的法律法规建设、田间试验和生态安全评价、食用安全评价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转基因大豆豆制品食用安全性安全评价科普宣传

    海南野生桃金娘资源现状及利用价值

    王月月刘艳妮侯祥文王健...
    25-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金娘(Rodomyrtus tomatos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野生乡土植物,集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为一体,具极高的利用价值,尚未被开发利用.为了弄清海南桃金娘资源状况与利用价值,通过查阅文献,调查了海南省桃金娘野生资源分布状况以及生境情况,总结了桃金娘繁殖技术,探讨桃金娘的利用价值和产业发展状况,以期为桃金娘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桃金娘资源繁殖技术利用价值

    "后脱贫时代"返贫风险与保险反贫困的研究综述

    刘妍
    28-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节点的临近,中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历史大考.贫困人口在失去扶贫政策等外缓性因素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返贫,这一点值得深入研究.实践证明,保险扶贫在推动地区金融扶贫与保险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反脱贫时代"保险反贫困提出政策建议.

    后脱贫时代返贫风险保险反贫困

    保大麦20号高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保大麦20号的生产特性,以2014-2015年保山市大麦多点试验以及2015-2017年云南省饲料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因素分别对保大麦2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大麦20号无论是丰产性、稳定性,还是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属高产稳产大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641 3)、穗实粒数(0.530 0)、千粒重(-0.018 2)、基本苗(-0.137 1)、株高(-0.462 0);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473 3)、穗实粒数(0.326 2)、千粒重(0.025 0)、基本苗(-0.086 3)、株高(-0.304 8).最后,提出了保大麦20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保证正常数量基本苗,早施、重施种及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杨花水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保大麦20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相关性通径分析

    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杨学明...
    3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宁麦27产量三因素与产量之间关系,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2015-2017年度区域试验和2017-2018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结果]宁麦27在3组45个点次的平均穗数为449.9万/hm2,穗粒数40.1粒,千粒重39.5 g,籽粒产量6 202.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 4,0.478 8和0.300 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Py=0.501 1),穗粒数次之(Py=0.486 7),千粒重的贡献相对较小(Py=0.273 3).宁麦27的高产栽培途径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结论]宁麦27产量3因素协调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小麦宁麦27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干旱胁迫对苦荞农艺性状及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欧阳建勇万燕向达兵马成瑞...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川荞1号和晋荞2号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在7、14 d取样测定川荞1号和晋荞2号农艺性状以及叶片、根系、籽粒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7 d时,2种苦荞的茎粗、株高、叶片数、根体积、晋荞2号的根长和侧根数均显著降低,2种苦荞的茎节数、川荞1号的根长和侧根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14 d时,2种苦荞的株高、叶片数、根体积、晋荞2号茎粗、节数、根长均显著降低,2种苦荞的侧根数、川荞1号茎粗、节数、根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7、14 d时,2种苦荞叶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均降低;根、籽粒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均升高.其中,干旱胁迫7d时,晋荞2号籽粒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均显著升高.

    苦荞干旱胁迫农艺性状黄酮

    4种方法在大豆品种(系)异地鉴定中的应用及比较分析

    周长军陈井生田中艳李建英...
    39-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对异地鉴定的大豆品系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4种方法对12个自育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达极显著水平,与同异分析(0.650∗)显著相关,与DTOPSIS法分析(0.539)相关不显著;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大豆品种的优劣表现且统计趋于一致,但DTOPSIS法分析结果受品种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DTOPSIS法的区分度最大(0.726 9),方差分析法区分度最小(0.073 2),进一步验证了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异地鉴定.

    灰色关联度DTOPSIS法综合性状评价

    间作对鲁西北地区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
    42-4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高蛋白大豆品种间作种植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黄淮海地区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菏豆12、冀豆12、冀豆21、齐黄34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研究间作模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出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齐黄34和冀豆12在分枝、节数、有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等方面稳定性效果好、耐萌性强,间作产量和纯利润较高,齐黄34间作产量和纯利润分别为1 268.90 kg/hm2、为11 908.12元/hm2,冀豆12间作产量和纯利润值为1 285.70 kg/hm2、11 125.34元/hm2. [结论]高蛋白大豆品种齐黄34和冀豆12与登海605间作下,农艺性状稳定性好,间作大豆产量及纯利润较高,适宜鲁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

    间作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