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叶片SPAD值的比较

    王囡囡
    45-4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量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叶片部位的SPAD值,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叶绿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玉米大喇叭口期、抽丝期和灌浆期叶片SPAD值的变化趋势不相同,各玉米品种间SPAD值变化趋势一致.玉米同一叶片不同位置SPAD值存在差异,叶片基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为0.931 1,叶片中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为0.962 9,叶片尖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0.870 7.叶片中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高.

    SPAD值叶绿素含量玉米相关系数

    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侯珺闫向前张琪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正确地评价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产量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商豆1310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豆1310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应在大豆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商豆1310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秋水仙碱对猕猴桃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龙自立张慧琴刘永立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猕猴桃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秋水仙碱的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分化率和不定芽数量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碱对猕猴桃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有很大的影响.阔叶猕猴桃愈伤组织在秋水仙碱0.05%下处理24 h,其不定芽分化率达100%,而对照为58.33%.在0.50%秋水仙碱浓度下处理24 h,海沃德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达到最高为75%.金桃胚乳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达到最大时的秋水仙碱浓度为0.20%,处理时间为24 h. [结论]秋水仙碱处理对猕猴桃再生芽数的影响因猕猴桃种类而异,海沃德再生芽数的最佳组合:0.20%的秋水仙碱处理24 h;阔叶猕猴桃再生芽数的最佳组合:0.05% 的秋水仙碱处理24 h.

    猕猴桃愈伤组织秋水仙碱诱导不定芽

    花期灌水对伦晚脐橙留树越冬果实枯水及品质的影响

    姚京磊宋放王志静蒋迎春...
    52-5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峡库区秭归较高海拔地区伦晚脐橙为材料,研究花期灌水对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并从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期灌水显著降低了伦晚脐橙的落果率和果实枯水指数,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改善了果肉色泽,降低了果皮厚度;PCR分析结果表明,花期伦晚脐橙树经灌水处理后,其果实枯水相关基因PME、PG和Cx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AL、CAD、POD表达量则下降,表现出向减轻果实枯水现象发生的趋势.因此,花期灌水处理可以减轻伦晚脐橙果实枯水的发生,从而改善果实的品质.

    伦晚脐橙枯水现象果实品质基因表达

    秋结球甘蓝品比试验与分析

    张秀荣张保才郭超哲
    57-5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品种特征特性和适应性,筛选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甘蓝新优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甘蓝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分析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耐裂性、紧实度、外叶数、单球重与口感等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与筛选新优品种.[结果]圆球甘蓝17gl-2015和18gl-3006在熟性、耐裂性、紧实度、亮度、外叶数等性状表现与对照希望(CK1)相当,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扁球形甘蓝19gl-4019和19gl-4027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牛心形甘蓝19gl-4013较对照春光(CK2)口感好、品质佳,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结论]该研究为成都及周边地区甘蓝品种的选种提供参考依据.

    结球甘蓝品比试验分析

    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红宝石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宫磊王珊苏玲陈迎春...
    60-6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8年生红宝石无核为试材,在花前7d至初花期进行花穗整形处理,研究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红宝石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红宝石无核葡萄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度,果形指数无差异.综合来看,留穗尖9 cm花穗整形方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着色度最好,穗重、单粒重较大,果实综合品质优良,是红宝石无核最佳的花穗整形方式.

    红宝石无核花穗整形果实品质

    种植中山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单优种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邓永芳郝艳龙张乐满李云跃...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退化趋势,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中山杉,采取典型植被随机样方法,分析种植中山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单优种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19年,不同植物群落共统计草本植物13科23属24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分别为7和4种;"狗牙根""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减少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种植中山杉后植物群落中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由此可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种植中山杉可逐年增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刺激植被恢复.因此,因地制宜、采取种植中山杉等适宜适度干扰方式,可以成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三峡水库消落区中山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豫东平原农区种草效应研究

    张海芝张景峰李国臣杨首乐...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豫东平原农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方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添优质牧草种植,实行三元种植结构模式,优化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最佳搭配比例,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田生态.[结果]农-草-牧的耦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牛、羊、兔分别增长149.6%、92.6%、91.3%;禽类鸡(肉鸡、蛋鸡)、鸭、鹅分别增长139.3%、188.7%、33.3%,畜产品结构得以调整,减少了粮食消耗;拓宽了物质、能量转化途径,促进了物质能量循环.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秸秆过腹还田,营养元素归还量增多,有机氮比例增大,氮素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种植业调整后,每千克氮素产量增长23.1%,有机氮增加33.8%,无机氮有机氮之比为1∶0.8,化肥用量降低,土壤养分比例趋于协调,农田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农田养分输入输出状况良好, N、P、K输入均大于输出,保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开放型扩大上升循环.[结论]这种"粮-经-饲"协调发展、农牧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在豫东平原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豫东平原牧草三元种植结构效应

    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朱科杨子生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探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关系对于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频度统计法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确定了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开发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构建绿色法律制度体系等相应对策.

    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文山州

    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沙尘及颗粒物特征研究

    曲娜闫德仁郭城峰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近地层大气降尘量及其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对评价固沙植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利用50 m沙尘观测塔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不同高度水平沙尘量、垂直降尘量样品,并利用称重法、激光颗粒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 ICP-OES)分别测定沙尘量、颗粒物粒径和化学元素含量. [结果]水平沙尘通量年平均为16.99 mg/(m2·h),垂直降尘量平均为0.05 mg/(m2·h);在相同高度下,水平沙尘量数值比垂直降尘量高1.30~24.49倍.水平沙尘中>20~50 μm粒径颗粒物含量为50.41%, 10 μm粒径以下颗粒物含量平均为9.09%,并随高度增加>2~5和>5~10 μm粒径颗粒物含量增加明显;垂直降尘中>20~50和>50~100 μm粒径颗粒物含量分别为40.12%和30.02%,10 μm粒径以下颗粒物含量平均为4.91%.除SiO2 外,多伦生态站沙尘中Fe2O3、Al2O3、MnO、MgO、P2O5、CaO、TiO2含量分别比风沙土中各元素含量增加5.44、0.97、6.91、6.95、4.12、2.30、2.26倍,比苔藓生物结皮层各元素含量分别增加1.98、0.63、1.33、2.42、1.78、0.81和1.18倍. [结论]垂直降尘量或水平沙尘量随高度增高而减小,并呈现出多项式或幂函数关系,并且沙尘中细颗粒物、化学元素含量显著增加.

    水平沙尘通量垂直降尘量沙尘粒径元素含量颗粒物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