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的开发与实践

    桂文龙刘晶瞿静雅刘自力...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研学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分析,充分整合利用本土资源,与地方合作共建了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考察体验基地,开发了农耕文化、畜牧文化、中医药文化3个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引导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旅行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开发研学游产品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实践

    安徽省太和县瓜类褪绿黄化病毒自然侵染南瓜的检测分析

    陈莹韩科雷章东方顾江涛...
    159-16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安徽省太和县南瓜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样品进行RT-PCR检测鉴定,并结合测序结果确定为CCYV.为了更加明确安徽太和地区CCYV的来源和序列的变异情况,测定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分离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物以及以色列、日本和希腊等国家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伊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研究是安徽省CCY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以期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对策.

    南瓜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系统发育分析

    辛硫磷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研究

    再努热·吐尔孙金欣郭美琪李敏...
    162-164,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辛硫磷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小蜂的安全性,并检测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小蜂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变化.药膜法进行毒力分析表明,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明显的触杀毒性,属高风险性农药.亚致死浓度辛硫磷即可明显抑制小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同时提高其羧酸酯酶与GST酶活性.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性极高,在生物防治区域需慎用.

    白蛾周氏啮小蜂辛硫磷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5种农药对大豆蚜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蒋何雪吴晓峰孔玄庆罗泽伟...
    165-16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大豆蚜虫高效的农药及用量,选用常见5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双甲脒乳油对大豆蚜虫的LC50分别为3.172、0.328、4.889、4.516、2.108 mg/L;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对大豆蚜虫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5.05%、94.74%、88.02%、89.67%和87.02%,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92.01%、90.70%、88.28%、97.64%和88.35%.在大豆蚜虫的田间防治中,可推荐使用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

    农药大豆蚜虫防效

    氮肥用量对豫南稻麦轮作区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尹志刚李刚李宇峰杜元中...
    168-17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豫南稻麦轮作区品种选用和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信麦9号(多穗型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5(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kg/hm2(N1)、225 kg/hm2(N2)和33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2种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小麦越冬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N3>N2>N1,但品种间差异明显,信麦9号越冬期后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高于扬麦15,显示了信麦9号良好的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施氮处理下,2种基因型小麦灌浆过程中穗粒干质量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的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N1>N2>N3,其中,扬麦15穗粒质量较信麦9号下降更为明显.各施氮处理中以N3处理的产量最高,具体表现为N3>N2>N1,且N3处理与N2、N1处理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表现为信麦9号各施氮处理穗数均高于扬麦15,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扬麦15.

    稻麦轮作施氮量穗粒质量产量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龙江911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吕鹏辉李彬朱宏强代惠娟...
    171-17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变河北蔚县烟区传统施肥方法,明确适宜的施肥量,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以龙江911烤烟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主要在烟株的旺长期对株高和茎围发挥作用,叶数不受影响;烟碱含量和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化学成分总体呈高糖低碱状态.结合经济性状的表现,河北蔚县烟叶最佳施肥组合为施用纯氮52.5 kg/hm2、P2O552.5 kg/hm2、K2O 157.95 kg/hm2.

    烤烟施肥量化学成分经济性状

    不同保存条件下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降解规律研究

    周玲李秋月雷从改符芳霞...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经常检出的磺胺嘧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保存条件下罗非鱼中不同浓度磺胺嘧啶的稳定性,确定罗非鱼磺胺类药物监测中的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温度条件.结果表明,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因保存条件的不同,降解速率各不相同.在常温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浓度越高,也呈降解速度越慢的趋势;在冷冻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降解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罗非鱼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在3种保存条件下(常温25~28℃,冷藏0~4℃,冷冻-18~-22℃)的降解速率为常温>冷藏>冷冻.因此,用于磺胺嘧啶检测的罗非鱼样品应贮存于冷冻条件下,并尽快分析.

    罗非鱼样品磺胺嘧啶降解规律

    黑苦荞中总黄酮2种提取方法的工艺优化

    贺平王午豪尚丽君孙红梅...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综合利用率,优化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液,通过超声波和恒温水浴振荡2种方法进行提取,分别通过提取的时间、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功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和方法.[结果]超声法的最佳优化方案:超声功率250 W,固液比1:50,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40 min;恒温水浴振荡法最佳方案:恒温45℃,水浴振荡时间2.0 h,乙醇浓度80%,固液比1:30.[结论]经验证,优化方案科学合理,可作为黑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开发和研究的依据.

    黑苦荞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胰蛋白酶制备乌贼缠卵腺抗氧化活性多肽的研究

    周勰叶捷娜张林佳黄芳芳...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制备乌贼缠卵腺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乌贼缠卵腺为原料,用胰蛋白酶进行酶解,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乌贼缠卵腺抗氧化活性肽的提取工艺;将酶解液超滤分成4个分子段,通过体外检测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胰蛋白酶酶解乌贼缠卵腺在加酶量2000 U/g、pH为8.5、料液比1:3、酶解时间8 h条件下得到的酶解物对DPPH的清除率最大.酶解液经超滤得到的<3 kD分子段的多肽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论]胰蛋白酶酶解制备的乌贼缠卵腺多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肽的理想来源.

    乌贼缠卵腺多肽胰蛋白酶酶解抗氧化活性

    分光光度法测定农灌水中三氯乙醛的优化研究

    朱琳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准确监测农灌水中三氯乙醛含量,解决四氯化碳禁用后显色剂的提纯问题,同时提高实际分析的便利程度,对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氯乙醛的部分环节进行改进.[方法]用硅酸镁吸附剂替代四氯化碳对吡唑啉酮显色剂进行提纯,改用丙酮体系中的三氯乙醛标准溶液成品替代手工配制水系三氯乙醛标准溶液.[结果]新制或用硅酸镁提纯久置显色剂可得到较低的空白值和较好的显色能力,改用丙酮溶剂中的三氯乙醛标准溶液成品可提高分析的便利程度.[结论]经验证,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与HJ/T 50—1999相当,可满足农灌水监测及评价需求并易于推广.

    分光光度法三氯乙醛农灌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