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感云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

    崔瑜罗静静李怀胜田敏...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农业物联网的底层支撑技术,大量无线传感器被部署于各类精准农业领域中,不但增强了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还实现了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互通.但无线传感网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时随之兴起的云计算技术不但催生了新的应用和服务,同时也加强了传感器网络在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通过结合云计算与传感器网络,催生了传感云系统.面向传感云技术,结合云计算强大的虚拟化技术,对其在精准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云计算传感云无线传感器网络精准农业应用与发展

    基于RetinaNet的红枣果实分类检测研究

    郭新东邓玄龄孙瑜
    226-22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不同成熟度红枣图像中多尺度红枣目标检测问题,以自然场景下获取的红枣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包含不同成熟度红枣图像数据集;然后以骨干网络ResNet50 和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连接 2 个相似结构的分类子网和回归子网,以Focal Loss为损失函数,建立基于RetinaNet的红枣成熟度分类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RetinaNet红枣成熟度检测模型对红枣4种成熟度分类检测平均精度均值为74.235%,满足农业生产基本要求,该研究为智能检测红枣果实及自动化采摘可行性提供了技术参考.

    深度学习RetinaNet红枣成熟度检测自然场景

    共同富裕背景下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利用机制研究

    王胜
    230-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改革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美丽蝶变、乡村有效治理和乡村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共同富裕是宅基地退出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二者辩证统一、互相支持.从宁夏平罗县、江西余江县、浙江义乌市和嵊泗县改革实践来看,改革暴露出缺乏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农民对宅基地退出的支持动力、合理的退出补偿保障机制和高效的退宅后土地利用体系等问题,使宅基地退出存在多重障碍.为了有效推进改革,需要针对宅基地退出构建起法律法规、农民利益保护、补偿和保障、退出宅基地利用和流转等机制.同时,也需要同步加强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落实、闲置宅基地退出与盘活利用规划编制和宅基地管理体制建设.

    共同富裕宅基地有偿退出退出利用机制工作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李煦梁芳徐霞曹小宇...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基层,面向包括乡村政府公职人员、乡村企业家、技术服务者、返乡农民工、农民等多层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用户对象,提供"农学学科"与"农耕文化"专题知识服务.为此,构建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用案例分析法解析了该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流程,提出了该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与应用机制,以期为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实施模式选择.

    乡村振兴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农学学科农耕文化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

    文春波郝民杰范福磊高红莉...
    237-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相较2010年,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农药和化肥使用强度3个指标均增长缓慢,畜禽粪便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2 个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度偏低,分别为67.78分和61.72%.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依托山区资源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废弃物利用"循环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秸秆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践行生态生活,推进天然气进农村,支持畜禽粪便制有机肥、废水厌氧处理后灌溉,发展农业光电一体化,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

    农村生态文明现状调查建设策略

    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分析

    秦建军汪翔陆建珍徐雪高...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对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和机械作业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收益能力也持续彰显;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能力不足、推广应用人才缺乏以及机械作业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更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大学生挂职视角下徐州市铜山区家庭农场创新发展研究

    苗连琦杨茂龙李同立黄晓慧...
    244-246,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学生与徐州市铜山区家庭农场的结对子挂职家庭农场主的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调研并亲自参加劳动,深入了解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及优势,整合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打造大学生挂职农场主的"徐州样本",助力徐州市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也希望为其他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大学生家庭农场挂职农场主结对子创新机制

    基于SD模型的大学生返乡就业仿真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周晓光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准确识别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厘清高校子系统、农村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及文化子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描述大学生返乡就业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基于Vensim平台进行仿真模拟.[结果]结果显示,浙江省返乡就业大学生人数从2015-2030年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尤其在2025-2030年,返乡就业人数增幅最为明显.其中,农村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政府支持性政策、农村创新创业氛围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注,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出台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兜底性、保障性政策,建议政府颁布支持性、倾斜性政策引导技术型、科技型企业或平台在农村落地,瞄准乡村数字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智慧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农业数字市场交易环境.

    返乡大学生返乡就业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

    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袁桂红
    255-258,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该流域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科研投入对该流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在该阶段的农业生产并未达到完全有效,但整体仍表现出上升态势,整体向好趋势明显.②农业科研资金投入规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各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强度对黄河流域及上游、下游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游的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科研人力投入对黄河流域及上、中游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下游的影响显著为负.

    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农业科研农业生产效率黄河流域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及其法治保障研究

    邱学永
    259-26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国家应对挑战化解危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条与生态文明战略高度相符的农村新发展路径.对农村生态资源的特征以及资源价值化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对以三级市场开发为核心的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基于以上逻辑,对我国关于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的相关立法缺位和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行梳理,主要针对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过程中的产权问题、资产管理问题、资本市场建设问题等,以经济法为主探讨相关的解决完善措施.

    乡村振兴生态资源价值化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