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烟系烤烟品种在西秀烟区的示范研究

    昝建朋代克杰张海李沛柏...
    42-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改善西秀烟区当前烤烟品种结构,为后备品种的推广和配套生产技术方案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切实解决烟区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匮乏现状,2019年在安顺市西秀区通过开展云烟116、云烟105、云烟97等品种示范,与目前主栽品种云烟87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云烟116在抗病性、上等烟比例、化学成分平衡协调性上均优于其他品种,有推广价值,建议在同等云烟系列品种中选用云烟116品种进一步示范验证.

    农艺性状品种化学成分安顺烟区

    2019—2020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吕磊
    45-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鉴定小麦参试品种在界首市国家级试验站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参试品种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科学评价15个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结果]与ACK相比,品种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增产显著,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和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试验小麦品种丰产性抗逆性

    不同环剥时期对南方冬枣光合作用的影响

    石浩何小娥丁仁惠罗巧玲...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不同环剥时期对南方冬枣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湖南地区冬枣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处理:A开花前环剥、B初花期环剥、C盛花期环剥、D盛花后期环剥,分别测定4个处理果树在果实膨大期和白熟期的光合指标,并测定白熟期果树的生长指标及转红期果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同时对产量和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膨大期冬枣光合速率总体上强于白熟期果树光合速率,2个时期B、C处理果树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A、D处理(P<0.05).同时B、C处理SPAD、枣吊粗、单吊长、叶面积、叶厚度、单吊坐果数等指标较A、D处理均表现出较高值.C处理冬枣果实产量最高,平均株产可达12.01 kg,与A、D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C处理具有较高的VC(3.05 mg/g)含量、可溶性固形物(23.10%)和糖(12.57%)的含量,及较低的酸值(0.243%),B处理品质效果表现次之,D、A处理相对较差.不同处理果实产量、品质综合得分F值及各处理光合速率平均值均表现为C>B>D>A,两者具有一致性.综上可知,不同时期环剥对冬枣具有较大的影响,南方冬枣在初花期至盛花后期环剥有利于枣树的光合作用、生长结实和品质的提高.

    环剥时期南方冬枣光合作用生长品质产量

    VC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

    蹇黎杨婧余丹凤秦小军...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VC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同浓度VC浸种和NaCl处理对野生紫苏种子萌发率、活力指数和盐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VC浸种和低浓度盐(25、50 mmol/L)均能促进紫苏种子萌发;VC浸种能缓解75和100 mmol/L盐对种子萌发的胁迫;VC浸种在其余盐浓度对种子萌发胁迫上产生协同叠加毒害效应.40 mg/L VC浸种耐盐临界度为100 mmol/L(20、25℃),20 mg/L VC浸种耐盐临界度为100 mmol/L(30℃),20和30℃条件下,极限耐盐度为175 mmol/L;20 mg/L VC浸种极限耐盐度为175 mmol/L(25℃).

    VC紫苏萌发盐胁迫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刘晓梁庆璇韩华凌子燕...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地生态安全为理论基础,利用《南宁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等资料数据,选取9项指标构建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8年南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市区的安全水平总体高于县级地区;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针对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南宁市

    鱼鸟河下游黑臭水体的治理对策

    孙瑞川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历史文献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的方法,对鱼鸟河下游黑臭水体动态与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以来鱼鸟河水体呈现黑臭、经治理好转、又变黑臭、经治理好转、又变黑臭的反复变化过程.黑臭水体不仅导致河流缺少生物踪迹,还散发出恶臭气味,使附近居民不敢开窗.黑臭水体得不到根治的原因是乱排污水、河流自净能力低、治理措施治标不治本.为根治鱼鸟河下游黑臭水体,提出以下措施:实行清洁生产,建立企业间废料利用链,减少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经过沼气生产环节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人、畜、禽粪便还田,减少有机物排放量和化肥使用量;去河坝、护岸,以增大流速和增加河流干涸时段,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和增加曲流河道,促进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提供更多的优质水资源.

    鱼鸟河黑臭水体治理对策废料利用链粪便地下水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变化特征

    何永健姜冉冉王鹤翔王芬...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兰坪铅锌矿区中开采矿区、矿山废弃地、冶炼厂周边农田、纰江河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氮磷含量及重金属元素,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矿区30年废弃地土壤表层Cu、Cd、Pb含量分别为490.88、414.79、2564.72 mg/kg,高于其他地区,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分别高出标准490%、41479%、733%;开采矿区中土壤Pb含量为188.44~738.74 mg/kg,其中开采矿区中农耕废弃地土壤Pb含量高达738.74 mg/kg,说明在矿区废弃地及废弃农田中土壤重金属风险较高.种植作物不会造成土壤Cu、Cd、Pb明显差异,波动范围分别为16.48~19.14、9.98~61.68、59.74~84.91 mg/kg;矿山废弃地土壤全磷最低,农田有效磷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Cu-Cd、Cu-Pb、Cd-Pb、Cd-Zn之间关联性较强,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同源性较高.

    铅锌矿区重金属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方式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季浮游生物调查与评价

    王镇江隋盺融张清凤李高俊...
    70-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尖峰岭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状况.[方法]于2018年8月对尖峰岭天池浮游生物进行调查研究,设置7个采样点,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63种;硅藻门次之,42种;蓝藻门10种;裸藻门7种;黄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9.6×104~444.0×104个/L;生物量为0.630~9.865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4.321~5.7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8~0.933.浮游动物共4类21种及变种,原生动物9种,轮虫7种,桡足类3种,枝角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为0.001×104~0.109×104个/L;生物量为0.001~0.090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1.522~3.05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2~1.000.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尖峰岭天池水质状况,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的水质均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浮游生物尖峰岭群落结构

    闽西山地河岸缓冲带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林啸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闽西山区九龙江流域,以河岸缓冲带植物杂交狼尾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为研究对象,分析茎、叶中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植物对碳、氮、磷的累积量,对九龙江缓冲带不同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47.12、4.32、25.85 kg/m2,年际间增加量分别为58.21、2.59、6.02 kg/m2;不同植物及各营养器官C、N、P含量分布,均表现为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杂交狼尾草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植物(P<0.05);杂交狼尾草叶片的C:N、C:P显著低于红花檵木和红叶石楠(P<0.05),杂交狼尾草对氮磷的利用效率不占优势;杂交狼尾草的碳氮磷累积增长率分别为201.88%、351.53%和569.45%,高于红花檵木与红叶石楠.该研究结果可为九龙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河岸植物缓冲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化学计量特征河岸缓冲带碳氮磷植物器官

    青弋江流域水质评价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吴转璋耿天召伍震威王欢...
    79-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弋江流域7个监测断面2017—2019年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了流域的主要水质指标,得出青弋江流域的综合水质状况和水质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整体水质为优,主要水质指标为NH3-N和TP;下游因工业污染源较多,水质最差,上游主要污染源为林地腐殖质等带来的N、P污染,随着水体自净中游水质优于上游;汛期由于雨水冲刷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水质劣于其他月份,随着对流域污染源排放管控的加强,流域水质随时间推移呈优化趋势.

    青弋江单因子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时空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