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山烟区C3F质量稳定性分析

    王战义綦世飞左伟标郑绍庚...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持续提升文山烟区烤烟品质,通过对2019—2021年C3F等级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山烟叶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呈现逐年提高;叶长、叶宽、单叶重等物理特性指标变异系数较低,稳定性好;总糖和还原糖偏高,两糖比偏低,氯元素含量低且变异系数大,其余化学成分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杂气得分逐年降低,香气量和香气质等感官质量评分及综合得分稳中有升.文山烟区不同年度间样品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较为稳定,外观和感官质量稳中有升,以氯为主及其派生的质量指标变异强烈.

    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稳定性

    阜阳市薄荷品种精油成分分析

    彭亮夏菲李奕浓李慧...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地区适应性强、产量高、活性成分含量高的亚洲薄荷优良种质,推动阜阳市薄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以阜阳市薄荷主要种植区的30份薄荷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精油含量、精油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0份薄荷品种精油含量平均值为2.14%,其中M-23品种最高,达3.50%.精油化学型主要为薄荷醇型和氧化胡椒酮型等化学型.薄荷醇型中M-1品种的薄荷醇含量最高,达77.91%.氧化胡椒酮型中M-26品种的氧化胡椒酮含量最高,达56.19%.在30份薄荷品种资源中,有25种达到了2020版《中国药典》的标准,24种达到了当地采购商的采购要求.[结论]M-1、M-3、M-19、M-27这4个薄荷品种精油含量高、薄荷醇含量高,精油品质好,适合在阜阳地区推广应用.

    亚洲薄荷GC-MS精油含量精油成分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安徽省农业用水效率研究

    李宝春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0—2020年安徽省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对安徽省16地市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Malmquist指数法进一步分析安徽省农业用水效率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2010、2015和2020年安徽省农业用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有效,且整体呈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用水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有所增加,且增速波动较大;安徽省农业用水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出南北两端高、中部较低的分布规律,技术进步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农业灌溉技术,以尽快缩短各地市之间的差距.

    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农业用水效率安徽省

    模块式立体绿化基质筛选

    蒋慧黎国健罗旭荣
    191-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4种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4种基质栽培的3种常用立体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探讨适合模块式立体绿化的基质配比,为模块式立体绿化的基质筛选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T3配方的基质(泥炭:松树皮:有机肥6:2:2)在饱和容重、总孔隙度、持水性、通气性等性状上比较理想,有机质含量和CEC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含量较高,表明该基质配方能够持续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潜力比较强.在T3配方基质栽培的3种植物小蚌兰(Tradescantia spathacea)、鸭脚木(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生长健壮且生长速度适中,符合模块式立体绿化对基质的要求,可适当提高基质的pH,以满足更多植物的需求.

    立体绿化基质理化性质生长指标

    基于熵值TOPSIS-ESDA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时空特征分析

    廖泰来吴战勇张秋红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河南省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结合省域农业特征构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及下属17个地级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熵值法TOPSIS法,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信息现代化、农业产品现代化、农业经营现代化等6个层面进行指标赋权及具体水平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机械化率、农村区域网络普及程度、农业品牌建设及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对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较大;②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中部高,南北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趋势;③当前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高-高"集聚模式,北部地区呈现"极化""空心"现象,南部、西部集聚水平较低;建设"多个中心",逐步实现区域协同.高值区域应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并积极带动周边低值区域共同发展.低值区域应主动加强交流,完善农业基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农业现代化熵值TOPSIS法ESDA法空间自相关时空特征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农户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张向阳王天任爱胜
    204-20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农"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利用1993—2019年河北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农户消费结构的演变,并利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北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弹性.结果表明:河北农村居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发展型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低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但发展型消费支出的需求弹性明显高于生存型消费支出.河北农村居民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温饱、住房条件的改善,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消费的多元化,食品消费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为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出加大发展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生存型公共产品的投入、完善农户的需求表达途径等政策建议.

    农户消费结构多元化

    黔江烟区云烟87物质累积模型构建

    张学杰王平王辉孙鹏...
    209-21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黔江烟区云烟87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试验点,预设6个时间点定期采集样品,基于S型Logistic曲线构建其物质累积模型.结果表明,云烟87自移栽36 d内生长较为缓慢,36~53 d生长发育迅速,73 d逐渐趋于稳定.云烟87的物质累积整体呈现"慢-快-慢"特征,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烟草生长发育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云烟87烟草物质累积模型生长发育

    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与发展策略分析——基于乡村振兴4类村庄调研

    李瑾曹冰雪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基于2020年山西、浙江、四川、宁夏的乡村实地调研资料,通过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类村庄的案例分析凝练,总结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典型实践与策略.集聚提升类村庄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主要有坚持党建引领、鼓励多元共治、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促进乡村发展与治理有机融合等;城郊融合类村庄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主要有重视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推动全民参与乡村治理等;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主要有建立乡村网格化治理体系、强调生态与传统文化保护、重视乡风文明建设等;搬迁撤并类村庄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主要有夯实村庄党员干部基础、加强村庄经济与文化融合、完善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结合4类村庄面临的问题与需求,提出相应的分类实施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典型实践发展策略乡村振兴

    六安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王璐璐祝学珍徐旋方吉男...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从六安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六安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农产品加工现状对策六安市

    黑龙江省规模性返贫风险阻断对策的研究

    张长青王则佳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社会保障不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不稳定、产业结构单调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生产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造成黑龙江农村返贫的原因,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当前因病致贫、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现状.黑龙江省必须加大农村项目建设力度,有效化解规模返贫风险;建立黑龙江省人才聚集战略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创新脱贫攻坚方式;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务求短期见效.

    农村返贫风险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