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即墨市固定观察点的调查与分析

    刘洪明吕宝村王桂莲邵阳...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甘薯种植、加工、营销和人员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即墨市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扶持、加强甘薯新品种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进机械化作业、重视品牌创建和营销策划、提高从业者素质等政策建议,为我国甘薯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

    甘薯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

    湖北省山地春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朱祥芬刘好梁杨秀乾冯春福...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湖北省山地玉米区现有生产技术模式及其特征,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本省山地机械化生产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山地玉米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春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对273名培训对象的调查

    李丽张国平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273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比较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及其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对策

    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历史空间挖掘与再生——以甘肃省青城古镇为例

    李巍郭文强韩佩杰
    257-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决定了乡镇建设的方向亟需沿着文化基因的序列进行,区域文化基因的独特核心价值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导引.以青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基因"为视角,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城古镇的文化基因进行评价和分级,挖掘文化基因组成并构建再生体系架构.结果表明,第一,通过识别提取青城镇的文化基因,解析出11种文化基因——军戍文化、农耕文化、水烟文化、商贾文化、书院文化、建筑文化、水运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第二,通过解析评价青城古镇11种文化基因,评价结果显示书院文化、军戍文化、生态文化得分最高,这3种文化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发展最具影响力.第三,青城古镇的快速现代化建设与扩张已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严重威胁,通过标志文化基因空间再生、优势文化基因要素植入和基础文化基因融合共生得出青城古镇的空间发展策略,拓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文化基因历史空间再生空间再生青城古镇

    江苏北部地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路径与政策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许璐璐
    26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整体改善的背景下,江苏北部地区农民住房条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淮安市为例,分析了当前淮安市农民住房条件在房屋空置情况、户均宅基地面积、农村居民点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农房改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人居环境改善以及居民点优化等问题,探究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有效路径,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农民住房用地保障路径淮安

    农户地热水供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雄县为例

    刘晓敏朱峙伟冯凤玲张月...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冬季空气污染严重,冬季清洁能源替代燃煤供暖成为必然选择.雄县城区已形成成功的地热水供暖模式.雄县农村平房地热水供暖效果通过农户地热水供暖满意度来分析.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根据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地热水供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2.8%的农户对地热水供暖满意,地热水供暖舒适度、冬季空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性认识对雄县平房农户地热水供暖满意度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从经济上,农村分散居住平房农户地热水供暖成本不能实现商业化运作.从供暖效果上,也没有满足绝大部分农户的供暖需求.所以,雄县农村分散居住的农户地热水供暖可推广性差.如果地热水供暖温度适宜,农户愿意接受地热水供暖.

    地热水供暖农户平房满意度

    水产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朱晓闻黄蔡芹朱剑郭慧...
    272-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顶层,其培养质量是推动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近些年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水产行业的变化,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致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索改革水产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产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研究生培养质量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党辉张宝善高贵田韦露莎...
    27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科学类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为解决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运用"Black-board"平台和"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方法,构建了食品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食品微生物学Blackboard平台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宋备舟
    278-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总结了目前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并深入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实施科学研究提升教学计划4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提升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化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

    杨新斌陈朝晖吴方琼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探索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为适应卓越农业人才培养2.0计划,对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化学基础课程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