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损检测技术在果蔬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邹攀白雪陈秋生李娜...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蔬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重要来源,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食物.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普遍提高,消费者对于果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关注点从价格转向品质.我国果蔬生产总量大、品种多,但是果蔬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高品质果蔬供不应求,而普通果蔬过剩滞销.目前,果蔬采后品质分级评价仍靠人工、简单机械粗略检测,或者采用破坏性抽检的方法,从而衍生了多种简单、高效品质评价方法,如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等无损检测技术.针对我国果蔬产业现状,综述果蔬品质分析评价中所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情况,为完善果蔬品质评价系统提供参考.

    果蔬品质评价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假单胞菌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陈磊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烟草行业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主要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大致又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微生物治虫三大类.其中,以微生物治虫是生物防治中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用细菌治虫、用真菌治虫和用放线菌治虫.主要介绍了假单胞菌在烟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其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假单胞菌烟草病虫害生防菌防治应用

    新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与评价综述

    董运来王艳华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新时期"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全国已经完成了对生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工作.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经过系统梳理和回顾,现有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理论、发展演变和影响因素;搬迁农户的搬迁意愿、识别问题及搬迁后农户的生计问题;搬迁政策的效果评价、政策执行、困境及对策等方面.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还应聚焦于如何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边缘农户的生计水平以及持续推进生态宜居搬迁等方面.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献综述

    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的研究进展

    付永臻游少鸿杨笑宇杨佳节...
    12-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水体与土壤的重金属铬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更合理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进行植物修复,解决相关实际环境问题,综述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耐性机制、外源物质对李氏禾吸收和转运铬的影响、李氏禾对多种重金属共富集的特性、李氏禾-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铬污染修复李氏禾收获物的处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展望,为研究李氏禾修复重金属铬污染与其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李氏禾重金属铬污染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

    玉米耐热性评价研究进展

    刘兆丽王同芹刘世敏张世和...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玉米生长季频遭高温热害,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从植株外部形态、经济性状、植物细胞微观结构、植物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玉米耐热性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等作一综述,以期为玉米耐热性研究提供参考.

    玉米耐热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

    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连5041S选育

    刘金波王宝祥刘艳李健...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5041S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占63-4S为母本、天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米质优,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连5041S选育

    杂交水稻品种安两优586的选育及应用

    张俊江马晓春陈满元陶茂聪...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两优586是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自主选育不育系安隆5S和恢复系F8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经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该品种表现优异,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107.介绍了安两优58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杂交水稻安两优586选育产量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实践

    成东梅赵伟峰尹国红彭涛...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小麦绿色优质富硒

    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

    杨建红刘宏胜吴兵高玉红...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规条播(CK)为对照,研究秸秆粉碎微垄覆盖沟播(T1)、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T2)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苗期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秸秆粉碎微垄覆盖沟播和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均能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能明显延迟小麦生育进程,且这种影响在分蘖期表现最突出.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能够明显改变0~15 cm土层土壤温度,对15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无显著影响.各处理主要影响08:00以后0~15 cm土层土壤温度,并且时间段不同,对各土层的影响也不同.小麦产量与06:00的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08:00的土壤温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小麦生育时期延长,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播种方式土壤温度产量

    赣南废弃稀土矿采矿迹地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分布特征

    李奕宋墩福张付远罗旺...
    32-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对其采矿迹地的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堆积地>挖矿地.天然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值为20.9 g/kg,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含量为0.062~1.473 mg/g,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解氮含量为13.36~120.39 mg/kg;土壤全磷含量为0.076~0.52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691~4.560 mg/kg,其含量大小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

    稀土矿土壤养分赣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