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油葵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王兴珍卯旭辉贾秀苹梁根生...
    40-4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5份油葵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浓度为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油葵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0%PEG-6000胁迫下,不同资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胚根数、相对鲜重6个指标表现并不一致,抗旱性评价需要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考虑.采用隶属函数值和抗旱指标权重相结合的抗旱性度量值进行抗旱性评价,55个品种的D值在0.368~0.730,差异明显.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组间连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对品种综合能力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55份材料分为3类:TK3303、PR2301和FK01为第Ⅰ类(属强抗旱类型),占供试材料的5.45%;九洋918为第Ⅱ类(属中等类型);其余品种为第Ⅲ类(属弱抗旱类型).TK3303、PR2301和FK01可作为今后油葵抗旱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

    油葵种质资源种子萌发抗旱性

    株距对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甘雅文唐亚伟扎西罗布刘仁建...
    45-4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藏较大面积种植且具代表性的6种类型青稞品种(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为试验材料,以品种为主区,以8个种植株距5.00、4.00、3.30、2.85、2.50、2.20、2.00、1.80 cm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品种8个株距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株距的增加,6种青稞品种的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增加趋势.

    青稞品种(系)株距产量农艺性状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

    张海娇邹原东李志强韩振芹...
    48-5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农大108、京农科728和正大61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0、2、4d采集玉米植株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比较玉米幼苗株高、株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低温胁迫(5℃)的培养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高均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其中京科968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5℃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重显著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低温胁迫(5℃)0、2和4 d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均低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间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4d后优势更明显.在低温胁迫下,京科968、京农科728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该研究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中遇到的低温冷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玉米幼苗低温胁迫耐冷性

    抗霜霉病耐褐变肉丝瓜新配组"徐绿1号"的培育

    张强王博银娟黄耀...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以"徐筒玉丝瓜"高代自XT-6为母本,以淮北地区耐褐变品种"绿钻88"的高代自交系LZ-6为父本,杂交获得F1新配组(暂命名为"徐绿1号").对其进行农艺学性状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新配组"徐绿1号"在耐褐变性上优于XT-6,OD值为0.31;在早熟性上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优于XT-6,为36.89 kg;田间病情指数白粉病和霜霉病分别为26.52和5.23;即新配组"徐绿1号"在褐变性、早熟性、产量性状以及田间自然发病率等方面均表现较好.因此该杂交配组可作为丝瓜新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丝瓜耐褐变霜霉病新配组

    亚洲百合小鳞茎诱导及温室繁育研究

    孙丽清贺学勤高亚南郝军...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个亚洲百合栽培品种"热情红(Red Matrix)""热情金(Golden Matrix)"和"热情(Matrix)"为材料,对鳞片不同部位在6种培养基上的小鳞茎诱导率及诱导出的小鳞茎在温室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0.05 mg/L NAA+0.2 mg/L TDZ上3个品种鳞片下部小鳞茎的诱导率均大于80%,诱导出的小鳞茎个体较大,单个鳞片诱导的小鳞茎数最多,平均为1.88~2.31个;诱导的小鳞茎在温室中可100%成活,移栽120 d后鳞茎直径是最初种植时的2.48倍.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亚洲百合鳞茎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亚洲百合小鳞茎诱导繁殖工厂化生产

    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洪嘉骏牛欢欢李征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鉴定方法进行分析,随后对花粉管萌发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包括最适蔗糖浓度、最适培养观察时间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蔗糖浓度的液体培养基对花粉生活力影响很大,以15%蔗糖+100 mg/kg硼酸效果最佳.培养时间方面,以培养1.5 h后观察花粉萌发状态最佳.随后,分析贮藏温度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于常温(25℃恒温贮藏)和-20℃恒温贮藏,4℃恒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花粉活性的下降速度.最后,比较了自交系与杂交商品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商品种相较于供试自交系,在相同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较高,表明黄瓜花粉活性可能具有杂种优势效应.

    黄瓜花粉花粉生活力花粉管萌发检测法贮藏温度

    不同株形无花果生长结果性状分析

    鲁雪林吴哲王秀萍李赵嘉...
    61-6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无花果适宜的整枝方式.[方法]以波姬红为试验材料,采用丛生形、单臂一字形、双臂一字形3种不同整枝树形,研究不同株形对无花果生长结果性状的影响.[结果]由于3种树形不同,枝条组成及果实数量存在差异,单株产量表现为单臂一字形>丛生形>双臂一字形.[结论]单臂一字形树体结构更为合理,营养贮存与运输更为均衡,单果重增加是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无花果株形生长结果

    梅州沙田柚苦涩味与施用硫酸钾镁相关性研究

    丘苑新朱凯祺马路凯莫娟娟...
    64-6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施用硫酸钾镁肥料后沙田柚苦味增加的因素,为梅州沙田柚的种植和栽培提供指导,提高梅州沙田柚产业的质量.[方法]以硫酸钾镁肥料施肥种植的梅州沙田柚为原料,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柚子苦味增加的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子的柚皮苷和柠檬苦素2种苦味物质的含量,对镁离子、氯离子和总硫这3种影响因素含量与感官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官评价与柠檬苦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柚皮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柠檬苦素与镁离子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氯离子和总硫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反映出施用硫酸钾镁肥料会使得柚子镁离子含量增高,从而使得柚子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增加,造成梅州沙田柚苦味增加.[结论]在梅州地区施用硫酸钾镁肥料会使柚子的苦味增加,影响品质.

    高效液相色谱(HPLC)沙田柚柚皮苷柠檬苦素相关性分析

    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堆肥应用

    武肖莎李再兴黄亚丽马骏...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启动难、木质纤维素降解不充分等问题,筛选能在高温(50~70℃)堆肥中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高温降解菌株,并评估其在牛粪-秸秆堆肥应用效果.从高温时期堆肥样品中筛选能在50、60和70℃高温下生长、产酶的高温降解菌株.通过水解圈、秸秆崩解、纤维素酶活测试试验,筛选出BS40-4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测序法,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堆肥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接种BS40-4菌株的处理具有发酵启动快、升温迅速、高温持续时间长、木质纤维素降解充分等优势,可有效提高堆肥发酵效率.

    木质纤维素高温降解菌筛选鉴定堆肥发酵应用效果

    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程浪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当对湖泊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后,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都呈上升趋势,水体pH维持在6.0~9.0,透明度、DO和ORP最高值分别可以达到130 cm、8.21 mg/L和278 mv.修复后期,COD、NH3-N和TP浓度比修复之前分别下降了94.3%、92.0%和98.3%,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对控制湖水COD、NH3-N和TP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湖泊治理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