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

    田艳张国豪张龙成秦杨...
    163-16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酉阳、垫江、丰都、涪陵和秀山5个县(区)油茶主要种植乡镇的病虫害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后,发现油茶病害6种,虫害25种.根据病虫害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总共筛选出8种主要油茶病虫害,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油茶病虫害调查防治

    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对玉米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李文静吕亮杨立军夏贤格...
    166-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秸秆周年还田、耕作深度与施用腐熟剂对玉米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还田耕作深度和秸秆腐熟剂施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秸秆不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对玉米害虫、天敌发生的影响.[结果]玉米田内害虫种群数量以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最低,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次之,秸秆不还田+浅耕最高.蜘蛛类和天敌总量在4种秸秆还田模式中无显著差异.天敌与害虫的益害比受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与秸秆不还田+浅耕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的益害比分别是对照的1.68、1.63和1.45倍.秸秆还田不同处理下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量以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最低,与秸秆不还田+浅耕相比发生量下降(29.17±9.36)%.[结论]在推广秸秆还田模式中,可考虑秸秆还田结合深耕且施用腐熟剂的耕作方式,既能降低玉米田害虫的发生,又能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秸秆还田耕作深度秸秆腐熟剂玉米害虫天敌

    5种生物杀虫剂对玉龙县马铃薯金针虫的防治效果

    王勇关学柱王元中杨正英...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玉龙县马铃薯金针虫防治的生物杀虫剂.[方法]选取5种生物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出苗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和CK处理,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个处理出苗率最高,分别达98.74%、99.71%;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保薯效果和对马铃薯金针虫的相对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保薯效果和相对防效均最高,分别为30.07%和44.06%;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小区均产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产量最高,达36016.80 kg/hm2.[结论]5个生物杀虫剂中,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见效快且持效期长,最适于马铃薯金针虫生物防治;其次是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保薯效果20%以上,相对防效30%以上;再次是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100亿孢子/g绿僵菌微粒剂,保薯效果12%以上,相对防效30%以上.

    金针虫马铃薯生物杀虫剂防效玉龙县

    吡噻菌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杨东旭王晓光张尚卿路雨翔...
    173-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吡噻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增效配方,降低抗性风险,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10%多抗霉素WP对黄瓜白粉病防效突出,第1次药后7 d防效为84.39%,第2次药后14 d防效高达97.48%.20%吡噻菌胺SC+10%多抗霉素WP增效作用明显,可以在黄瓜生产中推广应用.20%吡噻菌胺SC+30%苯甲·嘧菌酯SC对黄瓜白粉病也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降低抗性风险,作为备选或轮换使用的方案.

    吡噻菌胺黄瓜白粉病增效作用田间防效

    性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与应用

    金化亮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最佳有效的性信息素诱芯,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信息素不同剂量浓度、不同载体类型、不同诱捕器结构以及不同诱芯来源种类等几个方面全面测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结果]信息素诱芯剂量浓度在1.0 mg时,诱蛾数量最多;橡皮头载体和毛细管载体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显著;与其他几种诱捕器相比,船型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好,差异显著;4种不同信息素诱芯来源比较,以福建和北京某单位研制的诱芯效果最好,其中福建诱芯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且杂虫比例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受性信息素不同剂量浓度、载体种类、诱捕器类型和不同诱芯来源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福建生产的诱芯可应用于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

    控释肥简化施肥技术在早稻上的应用

    金一鸣罗丙芳毛连松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控释肥在早稻简化施肥方面的有效性,实现化肥施用减量、施肥次数减少而农作物不减产,农户生产节本增效,对控释肥简化施肥技术在早稻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不同基肥施用量对水稻分蘖产生不同结果,而其肥效期较长又使得水稻生长后期肥效供应有保障,从而对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有促进作用.茂施控释肥底肥一次性施用600 kg/hm2,能实现单位面积增产4.9%,增收约1235.88元/hm2,且单位重量稻谷施肥成本最低.

    控释肥早稻简化施肥

    鲜食玉米干物质和养分动态累积与分配特征

    张旭熊又升贺正华张国忠...
    181-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鲜食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动态累积与分配特征,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湖北省鲜食玉米新品种泰美甜3号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发生变化,抽雄期前,鲜食玉米对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变化较为相似,即阶段吸收量和日均吸收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大;而抽雄期后,植株对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趋势出现显著差异,即干物质和磷吸收持续增高,氮吸收基本不变,钾吸收迅速下降.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体内的分配特点体现在干物质、氮和磷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而钾向生长中心的转移变化不明显.在生产上应根据需肥特性及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氮肥和磷肥要多次分期施用,抽雄后还应适量追肥;钾肥应适量种肥,拔节期追肥,抽雄后不追肥.

    鲜食玉米干物质养分累积分配特征

    小麦施用生物炭下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开展的连续3年定位试验,分析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产量要素、氮素吸收量、氮素回收率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砂姜黑土区小麦生物炭施用下化肥合理减量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仍是砂姜黑土区小麦高产的关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水平下,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减少10%的氮肥,小麦可以达到稳产以及略有增产的效果,氮肥减量达20%时,小麦产量略有下降,氮肥减量幅度达30%以上时,小麦产量显著下降.生物炭与化肥配施下减量施肥可以提高氮素回收率,随着试验年限增长,氮素回收率有增加趋势.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生物炭土壤容重下降0.04~0.06 g/cm3,降幅2.92%~4.38%,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2.97~4.47百分点,增幅11.8%~17.8%,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因此,在淮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上,配施生物炭30 t/hm2,较常规施肥减少10%的氮肥、20%的磷钾肥,可以保障小麦增产稳产,提高氮肥回收率.

    小麦生物炭化肥减施砂姜黑土

    肉桂精油可食性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李继蕊孙骞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新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方法]利用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为成膜材料,以肉桂精油作为抗氧化成分,制备不同精油添加量的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研究精油添加量对膜的阻隔性能(透气性、透水性)、机械特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抗氧化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添加精油后,膜液黏度下降,有更好的铺展性,添加9%精油的膜断裂伸长率最好,为44.05%.随着精油含量的增大,膜的阻隔性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含12%精油的膜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90.12%.SEM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较好,表面光滑平整.[结论]该研究可为肉桂精油复合膜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可食膜肉桂精油性能分析

    市售6种驼乳(制品)质量调查分析

    包琴张茜成晓情任军...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6种市售驼乳(制品)的蛋白质、脂肪、复原乳酸度、水分、标签标识、乳酸菌数、牛源性成分、羊源性成分、骆驼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了各产品指标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6种驼乳(制品)因执行标准不同,指标规定相差较大;纯驼乳奶粉中检出牛源性成分和羊源性成分;个别驼奶(制品)质量指标有不合格现象.最后对驼乳(制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驼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意见.

    驼乳制品质量指标固体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