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播种方式对陕西小麦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

    孙建阁王倩王蕊刘喆...
    40-4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提升陕西小麦播种质量的播种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为集成陕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12 cm带状苗带+23 cm空带(BS12+E23)、12 cm双行线状苗带+20 cm空带(DLS12+E20)、10 cm带状苗带+20 cm空带(BS10+E20)、15 cm双行线状苗带+23 cm空带(DLS15+E23)共4种宽幅沟播处理与传统普通条播(DS3)处理进行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对比.[结果]与DS3处理相比,宽幅沟播处理无效分蘖明显减少,群体大穗显著增加.在旱地、水浇地上,4种宽幅沟播处理大穗率较高,分别增加了24和21百分点,DLS12+E20处理下大穗率最高;产量平均增加714.42、617.10 kg/hm2,DLS12+E20和DLS15+E23 处理产量较高.[结论]4种宽幅沟播处理较DS3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缓解群体与个体的生长矛盾.综合考量旱地以DLS12+E20 宽幅沟播处理表现最佳,水浇地以DLS15+E23宽幅沟播处理表现最佳.

    宽幅沟播群体构建产量

    外源激素对仙茅未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苏艳杨宝明杨超振李永平...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缩短仙茅育苗周期,建立高频再生体系.以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用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摸索激素种类、浓度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为仙茅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仙茅未成熟种子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 mg/L,出愈率为74%;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平均增殖系数达11.7.该研究可为仙茅组培快繁技术提供一种新方法和途径.

    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愈伤组织不定芽仙茅

    牛至全日照间歇喷雾扦插育苗研究

    范长有李建波刘瑞张秋月...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牛至全日照间歇喷雾法扦插育苗的生根及成活情况.[方法]采用牛至不同插穗类型、不同基质配比进行扦插育苗,通过对生根及成活情况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牛至全日照间歇喷雾法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从生长点开始向下第一至第四节作插穗,插穗的发根率高,发根数量多,尤其第一节(生长点)的发根率、发根数量、根干重均表现最优.第一至第四节发根成活率分别为100%、100%、95.00%、92.50%,第五节及以下部位的插穗发根率及发根数量直线下降;对于不同基质,在砂:珍珠岩:营养土比例为1∶1∶1基质配比中第一至第四节发根成活率均为100%.[结论]在采用全日照间歇喷雾法进行牛至扦插育苗时,应选用的扦插基质砂:珍珠岩:营养土的比例为1∶1∶1;插穗选择从生长点开始向下第一至第四节发根成活率高,其中以第一节(生长点)的发根率、发根数量及成活率最优.

    牛至全日照间歇喷雾扦插育苗

    20份无花果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

    杨光张金云阳桂芳陈伟立...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广东地区无花果产业发展,筛选和培育适合本地的种质资源.以20份无花果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分析其树势、叶面积、SPAD、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等13个性状.结果表明,性状变异系数在5.77%~34.69%,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的分别有6和8对,其中单果重与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SPAD值和叶面积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成分特征贡献率最大,为30.941%,主要与果实纵横径有关.20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 类,第Ⅰ类可用于筛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YⅡ值较高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筛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果形指数以及果实纵横径等适中的品种.第Ⅲ类可用于筛选单果重、纵横径和果孔较大的品种.第IV类可用于筛选SPAD值较大的品种.第V类群可用于筛选果形指数、节间长度和叶面积较大的品种.

    无花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果实

    不同温度处理对卷丹百合珠芽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艳张瑜闫晓迪唐道城...
    54-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卷丹百合珠芽为材料,研究其在5、10、15、20℃4种温度处理下,珠芽内部的生理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对出苗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一段时间后,珠芽的组织含水量均有所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珠芽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5℃处理56d后其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但不同温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温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20℃处理下珠芽可溶性糖在前14d有所下降,随后逐步回升;而3个低温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在前14d没有明显下降,14~28 d显著上升,从28d开始迅速下降并在42d时到达最低值.与此同时,珠芽内的淀粉含量从14d开始迅速上升,28 d时达到峰值,处理温度越低上升幅度越小,处理结束时5℃处理珠芽淀粉含量最低.将不同温度处理的珠芽分别在处理14、28、42和56d后进行栽植,结果表明,5℃处理56d的珠芽出苗速度最快,且出苗率最高(56.67%).综上所述,利用卷丹百合珠芽进行繁殖,5℃冷藏处理56d是最佳选择.

    卷丹珠芽低温处理生理指标

    园林废弃物与污泥混合堆肥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郭振胜张可意冀薇陈新懿...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园林废弃物制备堆肥是废弃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园林废弃物在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规律,采用紫荆枝叶、悬铃木树叶及木材加工剩余木屑3种材料作为填料,分别以相同比例与污泥混合,形成 3 种堆肥混合物(SR、SP、SW)并进行为期21d的堆肥发酵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堆肥温度、pH、电导率、C/N、有机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R的堆肥温度高于SW,SR的堆肥反应相比SW更加剧烈;综合比较三者的电导率曲线变化,SR的电导率较低且最先趋稳;SR的有机质及木质纤维素含量降解率较高且C/N较低,相比SW和SR的降解能力更强;根据SW及SR木质纤维素及粒径变化情况,可推断SR的堆肥效果优于SW.

    园林废弃物污泥堆肥理化性质

    不同处理方式对叶菜废弃物农残含量的影响

    段永华左丽娟张继赵凡...
    63-6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叶菜废弃物农药残留的去除方法.[方法]以白菜和甘蓝废弃物为试材,实施叶面喷施敌敌畏1∶1 000 倍液作业,后作日晒、水煮、微波炉加热、枯草芽孢杆菌施用、切碎沤肥、整叶沤肥处理,拟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叶菜废弃物农残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不同处理方式下样品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规律变化;水煮2 min、微波炉加热3 min、0.3%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样品抑制率小于70%所需时间较短、均值较小,且白菜样品抑制率小于70%所需时间和平均值显著低于甘蓝样品,但10d后所有样品抑制率平均值均低于<70%,即农药残留合格.[结论]实施水煮2 min、微波炉加热3 min、0.3%枯草芽孢杆菌作业对降解白菜和甘蓝废弃物有机磷类农药效果明显,对白菜作业效果更佳.

    敌敌畏处理方式叶菜废弃物农残含量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对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

    冯柳俊陈志强陈志彪罗立津...
    66-6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聚乙二醇(PEG)6 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了芒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芒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0%PEG 6 000 浓度下显著提高,但在较高浓度时下降.随着PEG 6 000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 30%PEG 6 000浓度时芒萁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综上,较高的SOD和CAT活性以及较高的Pro浓度共同提高了芒萁的抗旱性,是协助芒萁抵御季节性土壤干旱的主要因子,而极端干旱仍会破坏芒萁的抗旱生理活动.

    干旱胁迫聚乙二醇6000芒萁水土流失南方红壤侵蚀区

    臭氧水降解土壤农药残留研究

    黄友举初梦圆路晨于延冲...
    70-7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臭氧水降解土壤农药残留的效果.[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分别浇灌喷有毒死蜱、乐果、多菌灵、氯氟氰菊酯4种农药的蔬菜瓜果类种植土壤和果树类种植土壤,比较臭氧水对不同农药的降解效果以及对不同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无论是在蔬菜瓜果类种植土壤中还是在果树类种植土壤中,随着臭氧水浓度的提高,土壤中的农药降解率也提高,在各个浓度下毒死蜱的降解率均最高且同一农药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率差异不大.[结论]臭氧水能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为臭氧水处理去除土壤农药残留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臭氧水土壤农药残留降解

    新疆铁门关市绿洲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艾书涛喻龙孟李奇王鹏年...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铁门关市3 920件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评价,对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铁门关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As、Cd、Cr含量与新疆土壤背景值的比值分别为1.17、1.58、1.11.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存在0.13%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元素均为清洁—尚清洁;地累积指数表明Cd轻微、轻度、中度污染比例分别为 52.14%、1.33%、0.10%;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 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As>Ni>Pb>Cu>Cr>Zn,RI平均值为112.91,绝大部分样品点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铁门关市表层土壤中Cr、Cu、Ni、Zn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Cd受到成土母质和农业生产的共同影响,Cd是研究区农田土壤主要的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较大,农田土壤Cd污染值得关注.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铁门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