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菜花浸提液对2种沉水植物的化感作用

    杨栋林陈坤平吴荻方轶男...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种沉水植物密刺苦草、菹草为试验材料,用质量浓度5 g/L的海菜花浸提液处理,到期测定因此产生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 g/L的海菜花浸提液处理下,菹草和密刺苦草的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下降,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a、b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浸提液处理组菹草中叶绿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提液处理组密刺苦草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海菜花浸提液化感物质对密刺苦草、菹草均有胁迫作用,胁迫作用的强弱顺序为密刺苦草>菹草.

    海菜菹草密刺苦草抗逆性抗氧化酶化感作用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

    乔磊马忠
    81-8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甘肃省生态足迹有利于把握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以2012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各经济区之间不同产业生态足迹互相占用情况以及甘肃省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占用沿海地区、西北、中部、地区生态足迹,其中工业间接占用生态足迹是各地区生态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成因;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占用甘肃省生态足迹最高,主要以直接占用甘肃省农业为主;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高达30.1 hm2,是甘肃省土地面积的17.8倍,生态承载能力堪忧;甘肃省8部门中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人均生态足迹较低,分别为0.17 hm2与0.07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生态足迹投入产出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甘肃省

    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李彩霞蔡云梅
    87-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安徽、广西和山东3地开展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测定黄瓜和土壤中醚菌酯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离心分层进GC-EC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05~5.000 mg/L浓度时,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7.在4个添加水平下,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在88%~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4%;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6~4.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6.2 d;距末次施药后3~10 d,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81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黄瓜中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0.500 mg/kg).

    醚菌酯黄瓜残留消解动态

    浙江三门湾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朱荣张玉荣严峻
    90-9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三门湾海域渔业和养殖业发达,其浮游植物现状和水质对地区渔业发展意义重大,在2018年9月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pH、DO、COD等指标符合海水Ⅰ类水质标准,但是此海域无机氮和有机磷严重超标,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此外,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有3种,分别是中肋骨条藻、琼式圆筛藻和叉状甲藻.浮游植物密度为1 373个/L.相关性分析显示,中肋骨条藻的丰度与水体中的反应性磷含量和透明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三门湾

    不同条件下牙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比较

    宋立民李明泽李仰真马林...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遗传背景、体重、黑化、运输应激等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以引进的"鲆优2号"抗病牙鲆和普通牙鲆为试验材料,通过肉眼区分无眼侧有无黑化,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样本,采样前有无施行包装运输等手段,将研究对象分为7个试验组,分别测定溶菌酶(LYS)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等6种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1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4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7,其中LYS、ACP、SOD活力及IgM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C4含量差异显著(P<0.05),C3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各检测指标均低于试验组7,且差异超级显著(P<0.001);试验组2各检测指标均小于试验组4,SOD活力及IgM、C3含量差异超级显著(P<0.001),LYS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C4含量差异显著(P<0.05),ACP活力无显著差异;试验组3与试验组4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比较试验组5、试验组6与试验组7的检测结果发现,只有试验组5中C3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组6(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可使养殖对象在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获得可遗传的免疫优势;随着牙鲆个体的生长,体重增加,抗病力逐渐增强;牙鲆的抗病能力与黑化与否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同一遗传背景,经历运输(未产生休克)与未经历运输样本鱼的6种免疫学指标差异不显著.

    牙鲆遗传背景体重黑化运输应激免疫学指标

    双齿围沙蚕与日本刺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安全性评价

    高仁姣饶杰张硕秦铭灿...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了双齿围沙蚕(Nereis succinea)与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的部分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方法]选用平均体长(13.00±1.09)cm的双齿围沙蚕和日本刺沙蚕鲜活体恒温干燥后粉碎,经预处理后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常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日本刺沙蚕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双齿围沙蚕,而总糖含量显著低于双齿围沙蚕(P<0.05).2种沙蚕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8.85%和40.51%,均以亮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和4.00%),其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5.60%和44.78%,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6%和6.4%).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结果显示,双齿围沙蚕蛋白氨基酸组成中仅缬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模式,而日本刺沙蚕蛋白质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模式;2种沙蚕对重金属均有富集作用,As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限量.[结论]2种沙蚕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均易富集重金属,可作为养殖环境重金属污染检测的指示生物.

    双齿围沙蚕日本刺沙蚕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

    广东主要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初期存活率探讨

    周艳波陈丕茂冯雪袁华荣...
    103-10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模拟广东主要海洋经济物种种苗在增殖放流的运输过程和放流初期机械损伤、环境突变和敌害生物捕食等因素的影响,掌握其放流初期存活率,并结合放流初期其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放流运输对其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温桶装运输、抄网捞取投放、模拟敌害生物捕食条件下,紫红笛鲷(Lutianu sargentimaculatus)、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sudden)的初期存活率分别为85.4%、83.1%、75.5%和91.1%.在虾苗袋充氧密封运输、模拟敌害生物捕食条件下,斑节对虾的放流初期存活率为91.9%;紫红笛鲷种苗降温桶运输放流3h后,种苗体内肝、鳃组织的SOD活性、MDA含量均升至最高,肝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和2.9倍;鳃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77和2.36倍;AChE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降温桶运输放流3h前后对紫红笛鲷种苗产生的胁迫作用最强.

    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运输存活率

    金陵白鸭不同产蛋周龄蛋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

    罗奕秋匡伟何宗亮姚远...
    107-10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金陵白鸭不同产蛋周龄蛋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蛋品性状的相关性,为蛋品质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陵白鸭不同产蛋周期(22、44和66周龄)各40个鸭蛋,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蛋重、蛋黄颜色与蛋壳强度在产蛋前期至中期伴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哈氏单位在产蛋全程伴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蛋壳颜色在产蛋全程伴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在产蛋全程,哈氏单位与蛋白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金陵白鸭在产蛋中期蛋品质最好.在蛋品质培育中,可以通过提高蛋壳厚度来提高蛋壳强度.

    金陵白鸭产蛋周龄蛋品质相关性分析

    南瓜种间杂交后代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化分析

    刘文君周建辉陈宝玲张曼...
    110-11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表型的4个印度南瓜自交系为母本,依次与不同表型的2个中国南瓜自交系杂交,分析种间杂交后代叶形、茎粗、节间长度、果形、果实皮色、果重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化,探讨种间杂交在杂种优势利用和优异性状基因跨种转移的应用潜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种间杂交存在不亲和性,印度南瓜自交系Y15与中国南瓜杂交的亲和性高于其他印度南瓜亲本材料;杂种F1植株表现出叶片变大、节间变长和单瓜重变大的超亲趋势;杂种F1植株和果实外观兼容了双亲的形态特征,叶上白斑、叶色接近中国南瓜亲本,果实形状及皮色接近印度南瓜亲本.选择亲和性高的亲本材料是杂交成功的关键,杂种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性状改良和品种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种间杂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表型性状

    油菜Oleos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瞬时表达

    王伟权李树俊朱欣琪丘志慧...
    115-11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蓝型油菜幼苗为材料,根据油脂蛋白Oleosin(O20)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了长度为935 bp的片段,把该片段连接到pBI101载体,GUS瞬时染色结果表明,该片段可以驱动GUS基因在油菜幼苗根部特异性表达.油菜油脂蛋白是一个蛋白质家族,为进一步鉴别扩增到的935 bp油脂蛋白启动子,该研究利用油菜基因组信息进行序列对比,结果表明935 bp的启动子和Oleosin(O20)的启动子序列之间有较多的变异,但和油菜1号染色体上的序列完全一致;1号染色体上紧跟的编码框序列和油脂蛋白Oleosin(O20)的编码框序列也完全一致,但油脂蛋白Oleosin(O20)的基因组序列要比油菜1号染色体的基因组序列短.通过PLACE和Plant-CARE软件对935 bp启动子进行了扫描预测,结果表明该启动子中含有许多顺式作用元件,尤其是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这3个与激素有关的元件;将该研究扩增到的另一个928 bp长度的启动子与935 bp的启动子相比,前者启动子区域水杨酸顺式作用元件缺少了1个碱基,同时也缺失了1个碱基的片段,这些序列的变化可能是该启动子丧失活力的原因.

    启动子油菜瞬时表达Oleo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