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的生成机理及培育对策研究

    彭亮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乡贤是"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形成机理来看,乡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呼唤、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以及新乡贤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促成新乡贤生成和"返场"新时期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应契合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和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新乡贤文化的涵育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涵养等措施,积极促进新乡贤群体的培育、生成和发展壮大,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乡贤乡村振兴战略生成机理培育对策

    我国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贺桂欣
    23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认为特色小镇是引领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城乡互促共进的一条科学路径.对于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至今在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包括:创建特色小镇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多业态产业融合,注重发挥农民在特色小镇创建中的主动性,以乡村民众幸福感为特色小镇建设成果的评价标准.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经济模式

    "三权分置"视域下耕地闲置治理研究——以L村为例

    谢怡
    23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L村敢闯敢干,走出了"三权分置"下耕地闲置治理的一条康庄大道.在界定"三权分置"、耕地闲置治理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三权分置"视域下L村耕地闲置治理中存在着耕地流转交易市场、制度不健全等主要困境.在此情况下,L村相应的治理路径有:强化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配套相关制度,规范耕地流转市场;规模经营耕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三资"监管,优化抵押贷款体系;明晰纠纷根源,建立纠纷调控机制.

    "三权分置"耕地闲置耕地闲置治理L村

    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张玲张文朵师子阔白兰...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新内涵新特征为依据,构建多维贫困标准体系,有效瞄准真正贫困人口.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探索乡村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创新思路,建构新的综合贫困治理机制及新的扶贫战略.

    新时代多维贫困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广西农垦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以广西农垦24个农场为例

    徐坤冯娟黎高陆玉琴...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农垦24个农场为样本,选取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等16项指标,利用广西农垦统计年报相关数据,构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农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法Ward法,通过因子综合得分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成4类.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对各类别做简要分析,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国家政策和地区特点提出建议.

    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朱艳琳谢乾丰
    251-25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发展"三农"工作的总纲要.作为贯彻落实该战略的最前沿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乡镇领导干部个人乃至整个群体所具备的"三农"工作知识与能力、所表现出的工作作风、所凸现出的综合素质以及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决定着该乡镇乃至于所在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与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队伍建设乡镇干部"三农"工作干部群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李栓陈秀萍
    255-25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型、农民合作社型和农业企业型.对3种类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叙述,并针对其经营模式和特点分析其不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3个经营主体中的共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索·成效及完善机制——基于桐庐县江南镇3村的实证考察

    晋国群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石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先行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三治融合"虚化、动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消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城乡一体的治理理念;畅通多元渠道,化解人才变量问题;优化服务设施,梯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创新,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格局.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困境治理消解路径

    新形势下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吴根土窦彦霞杨水英李明骏...
    26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程.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满足新形势下农业教育的要求,针对西南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状况,剖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包括更新教学内容、推荐参考文献、建设教学团队、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实践内容和完善考核体系等,以期提高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现代农业需求的人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食品专业大学生营养标签KAP分析

    马长路董双佳田文静柳青...
    26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专业大学生对食品标签的知识(K)、态度(A)和行为(P)存在显著的差异.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标签等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更多,掌握和理解得更为透彻;态度趋向于更加易于接受,易于产生合理安排膳食行为,并影响他人的食品消费理念.食品专业大学生更易于形成营养标签KAP,该研究可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提供科学指导.

    食品专业大学生营养标签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