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刘艳李梦姣王振军雷晓天...
    150-15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含毒介质生长速率法测定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禾生腐霉菌的室内毒力,并将该药剂制成20%悬浮剂,研究其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50.865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悬浮剂120 g/hm2拌种处理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优于传统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出苗时间没有影响,玉米出苗率略有增加.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玉米茎基腐病室内毒力田间药效

    安徽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效果评估

    王家宝王文军张祥明袁嫚嫚...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水稻化肥减施新途径,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7—2019年在安徽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开展了水稻机械旱条直播一次性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秧肥同步一次性施肥技术和水稻机械穴直播一次性施肥技术模式示范研究,并对3种减肥技术模式的减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采用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后,水稻可减肥23.2%~26.3%,同时增产5.9%~13.0%,氮肥利用率提升9.0%~22.0%,经济效益增加1150~2751元/hm2.各减肥技术模式对于水稻增产、提高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作用,适宜在安徽省大规模推广.

    水稻化肥减施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

    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南粳9108氮素利用的影响

    徐辰峰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3种缓释肥施肥处理和农民常用施肥处理间氮肥的综合利用情况,,更好地展现不同肥料之间的性价比.[方法]采用收集氨气的方法,土壤总氮径流失量计算是通过稻田排水前后水位差值计算出径流量然后将水样进行分析,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缓释肥的氮肥利用率高达60%~70%,是传统肥料利用率的1倍多.相比常规肥料缓释肥不仅减少了人工施肥次数,还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吸收率从而减少氮肥的损失.[结论]硫包膜缓释肥前期释放快后期乏力,树脂包膜缓释肥前期释放慢后劲强,缓释掺混肥释放较为均匀因此表现最为稳定.而常规施肥肥料施肥快易溶于水造成大量的径流和挥发不利于肥料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水稻缓控释肥氮肥利用率

    土壤基质调理剂对障碍土壤改良及叶菜生长的影响

    周冉冉郭世荣蔡忠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效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并解决设施障碍土壤的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方法]将醋糟和菇渣生物基质按体积3:1混合形成土壤基质调理剂,施用390 m3/hm2与耕作层土壤混匀后,种植小白菜和生菜.[结果]土壤基质调理剂使用后种植小白菜和生菜的土壤pH分别增加提高0.34和0.23,EC分别降低0.68和0.42 mS/cm,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3.25和5.43 g/kg,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9和1.99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2.81和102.21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8.03和123.63 mg/kg.基质调理剂有效地缓解了设施障碍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且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与对照相比,种植小白菜和生菜分别增产5.49%和19.35%.[结论]醋糟和菇渣生物基质调理剂(3:1体积比混合)可改良障碍土壤、显著促进叶菜生长.

    基质调理剂酸化盐渍化设施栽培叶菜土壤改良

    氮钾浓度对烤烟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叶峰秦缘裴晓东姜浩...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氮钾浓度对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烟叶苗期氮钾营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培法,利用基础Hoagland营养液,设置5个不同氮钾浓度处理,分析处理间烟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氮浓度对烟苗干物质、叶绿素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在相同钾浓度下,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烟苗干物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不同氮水平下,低钾处理间的根系MDA含量、叶片GS活性差异显著.K+对烟苗叶绿素的合成、根系活力、GS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氮水平下,高浓度K+会使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烟苗

    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黑土环境的影响

    丁俊男王慧李鑫来永才...
    170-175,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内黑土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T0(0 kg/hm2)、T1(350 kg/hm2)、T2(750 kg/hm2)、T3(1500 kg/hm2)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加生物炭可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中T3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9.32%;生物炭对大豆成熟期土壤pH有一定改良作用;碱解氮在大豆生育期内逐渐下降,且含量均大于对照;生物炭对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整体上提高了这4种土壤酶的活性;生物炭可提高黑土土壤聚团体的稳定性及积累黑土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且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生物炭施用后对东北黑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这些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生物炭黑土土壤酶活性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生物

    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曹耀应康邓丹雯
    176-17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地之一,有丰富的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是其中之一.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具有市场开发前景.介绍了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现状,论述了开发黄元米果的可行性,指出黄元米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健康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旨在为黄元米果的生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赣南客家传统食品现状问题建议

    天门冬质量及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徐昌艳罗忠圣曹旭林钱志瑶...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天门冬质量及RAPD遗传多样性,并探索其质量与RAPD遗传多样性间相关性.[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总皂苷、多糖、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天门冬进行质量评价;对天门冬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完成不同居群天门冬RAPD扩增,运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UPGMA系统树图构建;分析天门冬质量与RAPD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18份天门冬样品质量差异较大;18份天门冬多态性百分率为89.62%,遗传相似系数为0.4481~0.7486,在阈值0.52处18份天门冬聚为两大类,其中贵州遵义桐梓天门冬单独分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结论]天门冬质量与RAPD遗传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所建立的天门冬RAPD法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为其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奠定基础.

    天门冬质量评价RAPD遗传多样性UPGMA

    白芍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

    王斌林钦贤梁伟龙康志英...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安徽亳州白芍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材质量、产量和商品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综合评价白芍药材质量.[结果]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显著变化,以5年生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以4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白芍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质量评价亳州

    知母初加工及炮制过程中质量变化研究

    张洪坤黄玉瑶郭长达杨美华...
    189-19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知母初加工及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一测多评的方法,以芒果苷、新芒果苷、异芒果苷为指标,对产地炮制一体化加工所得的知母片、知母个、传统工艺知母个润切片以及盐知母等炮制品进行研究,探究知母初加工和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变化.[结果]产地炮制一体化所得知母片与新鲜知母相比,新芒果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增幅91.2%;传统工艺所得知母个与新鲜知母相比,芒果苷、新芒果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芒果苷平均增幅225.4%,新芒果苷降幅82.7%,而相对应的新芒果苷的含量明显下降;知母个再润切之后,变化趋势与传统工艺加工知母个一致,但是幅度小;经炮制成盐知母可知,产炮片经盐水润制后,芒果苷含量明显上升,新芒果苷含量明显下降,炮制后,由产炮片炮制所得的盐知母与传统片炮制所得的盐知母的成分含量处于同一水平,所得炮制品最终质量趋于一致.[结论]知母的初加工及其炮制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芒果苷和新芒果苷的成分转化.产地炮制一体化知母片与传统工艺所得的知母片黄酮类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2种知母片炮制所得的盐知母最终质量趋于一致,而转化的程度取决于药材本身的物质基础.

    知母炮制初加工黄酮类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