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肖咪罗蓉薛宏坤唐劲天...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通过大米培养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后,获得提取物.提取物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RP-C18反相硅胶柱等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真姬菇大米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大黄素(1)、1,8-二羟基蒽醌(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1-羟基-2-甲基蒽醌(5)、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4-羟基苯甲酸甲酯(7)、(2ALPHA)-A★-新伽马蜡烷-2,22-二醇(8)、β-谷甾醇(9)、豆甾醇(10)、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1)、麦角甾-7,22-二烯-3-酮(12)、硬脂酸(13)、油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

    烘焙工序对白肋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胡锐王宏伟鲍穗汪清泽...
    184-18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烘焙工序对白肋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考察了4个区热风温度、4个区水添加量、烘焙时间等3个工艺参数对白肋烟主流烟气中CO等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及感官质量影响的主次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O、苯酚含量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烘焙时间、4个区水添加量、4个区热风温度;HCN、NH3含量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4个区热风温度、烘焙时间、4个区水添加量;NNK、B[a]P、巴豆醛含量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4个区热风温度、4个区水添加量、烘焙时间,且低热风温度H值较低.4个区热风温度对感官质量影响更显著,4个区低热风温度的低强度处理能够保持较好的白肋烟香气,较高的烟气浓度,较低的危害性指数;4个区高热风温度的高强度处理白肋烟香气损失较多,烟气更加柔和,口感指标较好,危害性指数偏高.因此,4个区热风温度设计为100、130、120、80℃,样品感官质量最好,H值较低.

    烘焙工序白肋烟有害成分感官质量

    基于SPME结合GC-MS法测定霉变烟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莫峥杨丽莉周鹏黄纲临...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SPME富集霉变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再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建立测定霉变烟叶挥发性代谢成分的方法.[方法]对影响SPME的因素(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附时间)进行了优化,得到较优的萃取条件,并对方法的重现性进行考察;在上述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所筛选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较优的萃取条件:采用固定相为75μm Carboxen-PDMS涂层的黑头萃取头,在80℃下萃取样品50 min,萃取头在气相色谱进样口的解吸附时间为2 min.方法的重现性考察显示,6次测定结果的RSD值小于20%,说明所建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满足霉变烟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要求.在上述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从样品中鉴别出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等挥发性成分,霉变烟叶与正常烟叶有8种化合物具有明显差别,分别是5-甲基-2-呋喃甲醇、1-辛烯-3-醇、苯甲醇、1,2-二甲氧基-苯、2,4-二氯-1-甲氧基-苯、5-甲氧基-6,7-二甲基-苯并呋喃、十六酸甲酯和十六酸.对所筛选出的8种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8种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烟叶霉变的标记成分.[结论]该方法的开发为烟叶早期霉变的识别及有效预防提供借鉴.

    烟叶霉变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基于UPLC-MS/MS同时定量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

    吕悦张颖慧孙宇婷张良...
    192-196,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潜在毒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MRM),以苦参碱(正离子)和野黄芩苷(负离子)作为内标物.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与炮制方法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8种潜在毒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经多元统计分析,样品被聚集为4类,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发现胆碱、盐酸麻黄碱和原儿茶酸为4类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后续分析提供参考.

    半夏UPLC-MS/MS炮制品毒性成分含量测定

    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分析

    刘莉萍林素转金刚沈丽...
    197-20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长茎葡萄蕨藻氨基酸蛋白质营养成分

    应用指纹图谱区分降香黄檀中油梨和糠梨

    魏建华李冠斯黄学泓许如苏...
    202-20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降香黄檀中油梨和糠梨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获得17个油梨的共有特征峰和6个糠梨的共有特征峰;根据相对峰面积,初步建立降香黄檀中油梨和糠梨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降香黄檀中油梨和糠梨的辅助鉴定,鉴定指标客观,鉴定方法简便,实现一定意义上的无损伤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降香黄檀油梨糠梨

    多介质膜复合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冬季农村生活污水

    陈建汪军潘成荣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介质膜复合人工湿地技术解决冬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难题,并探究其实际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此工艺在冬季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多介质膜池水力停留时间(HRT)0.30 d、曝气量5.0 L/min及聚合氯化铝(PAC)用量8.40 g/d的条件下,TN、NH4+-N、CODCr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1.24%、67.20%、86.55%和87.56%,出水浓度分别为18.39、9.06、15.50和0.43 mg/L,出水水质远优于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4/3527—2019)一级A标准.

    多介质生物膜人工湿地低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低碳模式研究

    石惠娴沈昊文潘方慧朱洪光...
    209-21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1967—2017年新疆降水分配时空特征研究

    柳宏斌连帅明白悦莹景云云...
    213-220,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新疆全域50个站台1967—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对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计算,分析新疆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北疆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大于50 d,西部、北部山区可达90 d,南疆仅西部、北部沿天山地区达30~50 d,南疆其余区域及东疆均小于20 d;新疆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均有所增加;降水变异系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即降水越多的区域,年际差异越小,全疆降水变异系数在0.20~0.65,呈由北向南递增态势;全疆降水集中度在0.17~0.78,自北向南增大,降水分配趋于集中,且研究时段内降水集中度以0.011/10 a速度降低;全疆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旬至8月初,自西南向东北推迟,南疆最先进入集中降水期;在典型年中,南北疆的变化以降水强度为主,东疆以降水日数变化为主;新疆降水存在显著周期,现在阶段处于25~32年的降水偏少周期,且处于降水集中度由低向高转变的交替过程中.

    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时空特征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甘蔗产业发展及跨境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代希茜郭文张应青莫楠...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伙伴评价研究,对发现具备甘蔗生产和贸易潜力的合作伙伴,确定我国甘蔗产业未来合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模糊聚类等多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贸易流通、种植现状、发展潜力、研发能力、经济发展等14个指标,确定中国甘蔗产业跨境优先合作国家.结果表明:2012—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下降,进口量增加了1.08倍;甘蔗进口存在结构性问题,高度依赖缅甸和老挝;南亚东南亚地区潜在耕地资源丰富,当前耕地面积仅占可耕地面积的3.5%,耕作适宜程度在70%以上的土地面积占84.5%,开发潜力巨大;按合作潜力将南亚东南亚18个国家分为4类,其中,印度在甘蔗生产、研发方面最具优势,为最优考虑的甘蔗产业跨境合作对象;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甘蔗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强,与中国甘蔗贸易互补性最好,也是中国开展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优先考虑的国家.

    跨境合作潜力南亚东南亚甘蔗发展潜力